小龙虾产业发展研究

小龙虾是生长在淡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 虾,其体形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颈沟明显, 前 3 对螯状,其中第 1 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也叫红 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 部,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18 年,日本从美国 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小龙虾在日本得到大面积 的繁衍和扩散。20 世纪 30 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开 始在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 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 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 江中下游各省市。
小龙虾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如江、河、湖泊、稻田、池 塘等,尤以静水沟渠、浅水湖泊、池塘和稻田中较多。小龙虾 适应性较强,春天水温上升,小龙虾常在浅水处活动;盛夏 高温时,它便潜伏在深水中;冬季和脱壳、繁殖时,小龙虾则 在洞穴中度过,以防其他动物的进攻。小龙虾喜有浅水植物 的水域,因为这里不但能栖息,还能提供脱壳的隐蔽场所。小 龙虾对水质要求比鱼高,但其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 较强适应性。小龙虾属杂食动物,主要吃浮游生物、底栖生 物、藻类、小鱼、小虾等。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小龙虾捕食能 力较差,其所食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 98%以上。小龙 虾处于食物链金字塔底层,因而对有害、有毒物质的富集最 少,食用小龙虾是安全的。小龙虾生命力极强,具有很强的 繁殖能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每年小龙虾会排卵 2~3 次。雌虾每年 3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产卵,每只雌性小龙虾 产 500~2 000 颗卵,待仔虾孵出后,新出生的小龙虾,直到第 2 次蜕壳时,一直与雌虾在一起。1 只小龙虾从菜籽大的卵 长成 30g 重,只要 3 个多月,其间至少需要蜕壳 10 次以上, 每蜕 1 次壳会长肥 1 圈。当年新出生的小龙虾可当年达到 性成熟,但受精和产卵通常是在翌年春季进行。每年 6~8月, 是小龙虾体形最为“丰满”的时候,这时的小龙虾壳硬肉厚, 也是人们捕捞上市的最佳时机。
人体所需的蛋白不能直接从植物中摄取,必须从动物 中摄取。小龙虾由于食性较广,且能直接把水草植物转化为 动物蛋白,是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的重要来源。小龙虾体内 蛋白质含量高于大多数淡水和海水鱼虾,蛋白质含量占总体 重的 16%~20%,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到 0.2%,小龙虾所含 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宜于人体吸收。虾肉内 锌、碘、硒等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其他食品,是 ve、烟碱酸、叶 酸、钾和锌的良好来源。小龙虾肌纤维细嫩,易于被人体消化 吸收,其氨基酸组成优于肉类,含有人体所必需而体内又不 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 8 种必需氨基酸,不但包括异亮氨 酸、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且还含有 脊椎动物体内含量很少的精氨酸。此外,还含有幼儿必需的 组氨酸。特别是其肝脏(俗称虾黄),更是味道鲜美,营养丰 富,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小龙 虾和其他水产品一样,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成分,虾中矿 物质总量约为 1.6%,其中钙、磷、钠及铁的含量都比一般畜 禽肉高,也比对虾高。因此,经常食用小龙虾肉可保持神经、 肌肉的兴奋性。另外,小龙虾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虾中含有 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 心血管系统,还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 时能扩张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