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兄弟社区,区块链技术专业问答先行者,中国区块链技术爱好者聚集地
翻译:jingyuan wang
原文链接:http://t/rdq1si1
本文约7700字+,阅读(观看)需要44分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司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用例及他们所处的市场地位来决定他们是否应该投资区块链。
比特币是第一个区块链应用,同样也是最臭名昭着的一个,因为其价格波动巨大,因此屡上头条,随之而来的各种关于区块链价值的言论也争论不息。2017年间,比特币的市值从不到200亿美元猛增至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人们将区块链与比特币混为一谈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其实,比特币只是第一个引起了政府和产业关注的区块链应用而已。
区块链是达沃斯的一个高优先级论题;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27年,全球gdp的10%将储存在区块链中。多个政府已经发布了区块链潜在影响的报告,仅在过去两年就有超过50万份新出版物和370万条谷歌“区块链”搜索结果。
最明显的现象是,大量区块链投资取得进展。区块链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资金持续在增长,2017年已经达到10亿美元。ico是区块链特有的投资模式,出售加密货币的代币成了一种新型投资模式,投资规模火箭般增至50亿美元。领先的技术公司也在大规模投资区块链:ibm斥资2亿美元,投入超过1000名员工在区块链加持的物联网(iot)领域。
尽管媒体宣传风生水起,但区块链仍然是一项不成熟的技术,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未形成明确的成功秘诀。区块链解决方案的非结构化试验没有对风险价值和可行性进行战略评估,这意味着许多公司将看不到投资回报。考虑到这一点,公司要如何确定区块链是否具有战略价值,如何证明其主要投资是正当的?
我们的研究试图通过评估“区块链对主要行业的战略重要性”以及“谁能够通过何种方法来捕获什么类型的价值”来回答这个问题。通过深入的行业分析结合专家和公司的访谈,揭示了主要行业里90多个不同成熟度的区块链用例。
交互说明:用例级别的精细评估,用来确定哪些区块链机会值得追求。此处关于用例的详细评估,建议参考原文。
我们评估并测试了每个用例的影响和可行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区块链的整体战略价值以及如何捕获这个价值。
关于区块链战略价值,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个关键见解:
区块链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去中介化的价值生产者,这将会鼓励更多许可链的商业应用。区块链的短期价值将主要用于降低成本,然后才会是创建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距离区块链规模化的可行还有三到五年的时间,主要是因为解决建立共同“合作”标准的悖论是个很艰难的过程。
公司应该在其区块链策略中采用以下结构化方法:
识别价值:务实而怀疑地对影响和可行性进行精细评估,专注于解决特定行业内特定用例的真实痛点。针对区块链的市场定位量身定制战略方法,并且要考虑到塑造生态系统的能力、制定标准和解决监管障碍等措施,从而获得价值。
通过正确的战略方法,企业可以开始在短期内提取价值。而能够建立区块链作为市场解决方案的优势玩家,现在则应该进行重注投入。
区块链基本要点
现在关于区块链的各种炒作,可能让人们很难锚定事实(图表1)。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公共或私人计算网络进行共享。网络中的每个计算机节点都持有帐本的副本,因此不会发生单点故障。每条信息都经过加密,并作为新的“区块”添加到历史记录链中。在将其添加到链上之前,其他参与者会使用各种共识协议来验证新区块。这可以防止欺诈或双重花费,并且无需任何中心权威。账本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编程,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记录的一系列条件,在符合条件时自动触发交易。比如,智能合约可以用于保险赔付的自动化。
区块链的核心优势是分权(decentralization),密码安全性,透明和不可篡改。 它不必依赖第三方权威就能实现信息验证和价值交换。而要实现特定用例场景的目标和商业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配置区块链,而不必一定是某种单一形式的区块链。
为了使各种区块链的应用更加清晰,我们将区块链使用案例分为六大类,其中包括两个基本功能:记录保存和交易(图表2)。某些行业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而有些行业则只集中在一到两个类别上。通过该框架本身以及更深入的行业和用例级别的分析,使我们对区块链战略价值的本质和可用性有了重要见解。
关于区块链战略价值的三个核心见解
区块链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去中介化的价值生产者
现有的机构和多方交易中,如果使用适当的区块链架构,能够获得的好处主要包括:降低交易的复杂度和成本、提升透明度以及控制欺诈。 追逐价值机会的经济诱因会促使在位者利用区块链而不是被区块链赶超。因此,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获许准入的区块链(即联盟链),而非公链。像比特币这样的公链,因为没有权威中心,常被看作颠覆性的去中心化的推动力量。而联盟链托管在非公开计算网络上,具有受控的访问和编辑权限(图3)。
私有链和联盟链能够让大小企业开始从区块链的实施中提取商业价值。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方可以保持其权威中心的地位,或者与其他行业的参与者共同获取和分享价值。参与者可以获得安全共享的数据,同时自动控制共享的内容、与谁共享、以及何时共享。
对于所有公司来说,联盟链都可以在商业信任领域挖掘出独特的价值主张,并在扩大规模之前进行小规模实验。目前的使用案例包括: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为其股票经纪人部署了区块链系统以减少后台对账工作;ibm和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正在建立一个合资企业,推出区块链交易平台。该平台的目标是为参与全球航运交易的用户和参与者提供安全、即时交易的供应链数据和文书工作。
对于信任记录、身份和交易来说,区块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开放标准协议,这个潜力不可被忽视。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每个实体管理、存储和出资数据库的需求。真正的点对点模式在商业上是可行的,因为区块链能够补偿参与者对“代币”(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加密资产)的贡献,也就是在未来任何价值的增加都会给予他们股份。但是,这种模式所要求的心态转变和商业混乱是巨大的。
如果行业参与者已经调整了他们的运营模式,从区块链中提取大部分价值,并且至关重要的是,将这些好处传递给了他们的消费者,那么留给激进的新进者的机会空间将变得很小。在位者适应和整合区块链技术的程度,长期来看,将成为去中介化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在短期内,区块链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
区块链可能具有颠覆性的潜力,成为新运营模式的基础,但其最初的影响将会是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消除中间人,或者是省却记账和交易核对类的管理工作,可以从现有流程中降低成本。并且通过将损失的旧收入转化为给区块链服务提供商创造的新的收入,改变了价值流。基于对我们对90多个用例的货币影响的量化分析,我们估计,短期内约70%的价值来自于成本降低,其次是创收和资金减免(图表4)。
某些行业的基本功能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更适合区块链解决方案,其中以下领域的价值最大:金融服务、政府和医疗。金融服务的核心职能里,“核查并转移财务信息和资产”与区块链最核心最具变革性的能力非常接近。目前的主要痛点,特别是在跨境支付和贸易融资方面的痛点,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解决方案能过减少必要的中介机构数量,并且无需要求地理位置。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地方在——资本市场的交易后结算和监管报告。 这些价值机会反映在事实上就是,大约90%的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主要银行已经在试验或投资区块链。
与银行一样,政府的关键职能——保存记录和验证功能也可以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实现,从而节省大量行政开支。公共数据通常是孤立并且不透明的,不论是在政府机构之间还是企业、公民和监管机构之间都是如此。从出生证明到税收数据,基于区块链的记录和智能合约可以简化与公民之间的交互,同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许多公共部门的应用程序(如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记录),将会成为支持更广泛经济的解决方案和标准的关键所在。 超过25个国家的政府正在积极开展由初创企业支持的区块链试点项目。
在医疗保健领域,要解锁数据在提供商、患者、保险公司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可用性和交易价值,区块链技术很可能是关键。基于区块链的医疗记录不仅可以促进提升行政效率,还可以让研究人员获得历史的、非患者可识别的数据集,这对医学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智能合约可以让患者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数据,甚至可以将数据访问商业化。例如,患者可以向制药公司收取费用来批准他们接入或使用自己的数据做药物研究。区块链还可以与物联网传感器相结合,以确保药物、血液和器官的冷链(低温储存和分发物流)的完整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的价值将从降低成本转向实现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流。其中,最有前途和最具变革性的用例之一是创建分布式的、安全的数字身份,不论是消费者的身份还是商业上的kyc(know-your-customer)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服务。 然而,由于目前可行性的限制,这种新商业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成为可能。
区块链规模化的可行性可能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区块链的战略价值只有在商业解决方案可以大规模部署时才会实现。我们针对四个决定行业用例可行性的关键因素:标准及法规、技术、资产和生态系统(图表5),对90多个潜在用例进行了评估。尽管许多公司已经在尝试,但由于几个关键原因,有意义的规模化仍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共同标准至关重要
缺乏共同标准和明晰的规定是现在区块链应用程序能力扩张的主要限制。但是,由于强有力的需求和承担,现在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统治者或是政府机构可以授权法律地位,那么标准可以相对容易地建立起来。 例如,政府可以让区块链记录的土地登记成为合法的记录。
当需要多个参与者之间共同合作时,这个标准的建立就变得更为复杂,但也更加重要。行业联盟已经取得了有力进展,比如r3联盟与全球70多家银行合作开发的金融开源区块链平台corda。这些平台可以建立起区块链系统所需的通用标准。
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机构有不同的立场,但大多数是参与而非反对。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ico是证券,并且将ico纳入该机构的监管范围,并成为主流。2017年,澳大利亚标准局代表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制定优先级路线图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帮助建立通用术语,奠定了关键的第一步。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正在采取技术中立的监管方式,而不是推广或禁止区块链等特定技术。
技术必须超前
区块链技术的相对不成熟是其目前生存能力的限制。由于能源消耗和交易速度,区块链应对大规模上不可行的误解是因为混淆了比特币与区块链。实际上,技术配置是一系列的设计选择,其中可以选择速度(块的大小),安全性(共识协议)和存储(公证人数量)的杠杆,使得大多数使用场景在商业上变得可行。例如,爱沙尼亚的健康记录仍处于“脱链”数据库中(意味着不存储在区块链中),但区块链用于识别、连接和监控这些健康记录以及谁可以访问和更改它们。这些权衡意味着区块链性能可能在现阶段对传统数据库并不理想,但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约束条件正在逐渐减少。
区块链技术的不成熟也增加了切换成本,这个成本对其他所有系统组件来说都是相当可观的。组织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解决方案,而在老系统退役之前,大多数成本收益都不会实现。目前,新兴创业公司很少有足够的信誉和技术稳定性,能够满足政府或行业需求的规模化部署。而主流的技术参与者一般都坚定地宣称自己的baas服务(blockchain as a service,类似基于云的存储服务模式)能够弥补这部分差距。
资产必须能够被数字化
资产类型决定了是否能够通过区块链来提升记账或交易的可行性,以及是否需要整合其他技术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这里的关键因素是资产的数字化潜力,比如原本就数字化记录和交易的股票类资产,就可以轻松在区块链系统上实现端到端的管理,或是通过api与现有系统集成。
但是,将物理产品连接到区块链并确保其安全,则需要启用物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而这个连接很可能成为区块链账本安全中的漏洞,因为虽然区块链记录不可篡改,但实体物品或物联网传感器仍可能被篡改。例如,对诸如谷物或牛奶等商品的监管链条进行认证时,将需要如射频识别这样的标签系统,这将增加提供的担保,但不能绝对保证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