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氦气是惰性气体,正常情况下它不会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无毒,不会对人构成任何危害。在很多时候,人们利用氦气的惰性来挽救潜水员的生命。然而换言之,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翔安气体的发展规律,为整个行业带去新的生机,让市场焕发生机。
我们人类通常生活在地面,这时候我们身体外部与身体内部的大气压力是平衡的,当潜水员要下潜到很深的水下时,他身体外部的压力急剧增大,这时候就需要对他呼吸的空气也加压,以保持潜水员身体内外的压力平衡。而当潜水员在水下的作业任务完成,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他呼吸空气的压力也要同步减少。问题是人体内部的压力并不是很快就能与外部达成平衡,当外部气体压力降低,之前溶解在血液和细胞中的高压气体就会跑出来,聚集到血管里造成气泡,使血液形成泡沫状,从而压破血管造成气体栓塞,严重的会危及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减压病或潜水病。
通常人们会调节氮气在压缩空气中的比例来减轻潜水病的发生,但由于氮气也是可以溶解在血液中的,所以在大深度潜水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溶解性更低的氦气-氧气混合气体来代替氮-氧混合气体供给潜水员呼吸。这同时也证明了氦气是没有毒性的。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氦气无毒无味,它不会与血液和我们的肌体反应,这同时证明了它是一种完美的窒息性气体。如果一个人大量吸入氦气,他会因为氧气不足而迅速陷入昏迷状态,他自己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晕过去了,时间长一点,他就会因缺氧而死亡,不会有挣扎,更不会有反抗。因此,像氦一样的惰性气体属于窒息性气体,人因吸入过量氦气死亡之后,一般情况下法医查不出原因,因为氦气不会生成任何有毒物质,他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憋死的。
2017年5月14号,一个叫peter w smith(彼得史密斯)的人死在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酒店房间里,他的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塑料袋连着一个氦气钢瓶,警方宣布彼得史密斯死于使用氦气自杀,因为氦气在密闭空间内氧气置换造成窒息。检方调查了死亡原因,但拒绝公布尸检报告,于是这个投资银行家的死便成了一桩悬案。
事实上,十多年来在美国已经发生过多起年轻人因吸入氦气导致的窒息死亡事件,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想冒险,也有的是想不开。但总之有一条,尽管氦气没有毒性,但它会因为隔绝氧气而悄悄地夺走你的生命。所以千万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