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7年以来a股持续弱势震荡,市场的目光聚焦在“天量”再融资,以及后续解禁股减持带来的冲击。
对于近期a股的调整,市场都在找寻原因。其中,ipo、再融资成为热议词,其中再融资更是成为舆论声讨的重中之重。新华社甚至几度发文,指出“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两大“出血点”,并指出“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事实上,从资本市场“抽血”角度讲,ipo的确远远不敌再融资。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约300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增、优先股、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合计实施了866次增发,从募集次数来看,再融资是ipo的近3倍。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a股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1865.36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6.22亿元;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2万亿元,其中,a股自2016年以来实施了855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1.97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23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160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11家,募资总额298.51亿元。
在上市公司多种再融资方式中,增发又是最大的“蛋糕”。自2016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募集的资金占比超过85%。相较之下,其他几种方式募资无疑相形见绌。
分行业来看,上市公司2016年度通过增发募资约1.72万亿元。其中,化工行业2016年度增发募资额达到1659.74亿元,占得花魁;其次是商业贸易行业,合计募资总额为1485.18亿元;紧接着是公用事业和房地产行业,两者募资规模大体相当,分别为1267.76亿元、1250.89亿元。甚至连资金大户银行业也通过增发募资282.70亿元。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15年增发募资总额约为1.34万亿元;2014年度增发募资总额为6897.3亿元;2013年度的数据为3703.17亿元,2012年为3541.17亿元。就年初的情况而言,上市公司对增发的兴趣仍然十分浓厚。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公布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告的达20家,意向募资总额合计约300亿元。此外,多个重磅增发也已经落地或可能在2017年落地。譬如:上汽集团募资规模为15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于2017年1月21日完成;华资实业募资总额高达316.8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在2016年7月获得证监会批准。一旦正式拿到批文,也随时可以付诸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