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驾驶需要驾照,车辆需要年检,有保险,按机动车管理。
不知道哪个nc一拍脑袋就给禁了,于是上班远的都只能去买汽车,你看看每天上下班,有多少车里只有一个人?
回头又说汽车太多,要限牌;
发改委也来说汽油不降价是为了你少开车降雾霾。。。
条件差的买不起汽车,只能去买电动车,如果20公里时速40公斤重量限制,那么路远的根本跑不了。。。
放眼全世界,禁摩的也就咱们这个神奇的国度。别人摩托车满大街跑,也不见得交通事故比我们多了。
试想如果不禁摩,相当一部分汽车驾驶员平时会选择摩托车,城市道路拥堵会减轻很多,尾气排放也会减少;相当部分的电动车也会选择摩托车,因为有驾照按机动车管理,乱闯乱开的行为会规范很多。剩下的那部分,那么你按所谓的20公里时速40公斤重量去限制,那也没有问题。
说了半天,屁 民也就发发牢骚,当权者是不会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
看看一般禁摩的理由都有哪些吧:
一、摩托车太不安全
摩托车确实不安全,不管按照哪种标准都是乘客死亡率最高的,但是这就能成为禁摩的理由吗?在公共政策领域,一般来说,禁止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它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摩托车不安全而禁止摩托车,只能是依据摩托车对他人的安全危害的大小。然而摩托车因为质量小,速度相对慢,对道路上其他交通工具和人的危害显然是远小于汽车的。如果依照外部危害的大小来判断,那么首先应该禁止的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
因为骑摩托对本身乘员的风险大而禁摩,这是一种父权主义(Paternalism)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认为民众就好像幼稚的小孩子一样,没有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所以需要政府来指导和规范民众的生活。这种思想运用在硬性毒品这种一旦沾染,难以戒断的事情上还有其合理性,但摩托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导致民众无法自制的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有安全的风险,很多人在权衡了摩托的低成本和方便的优势,并与其他可选的交通方式比较之后,仍然觉得摩托的好处超过了它安全性上的坏处,很多人选择摩托,本身就是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政府又有什么道理要强行判断民众的选择是愚蠢的呢?即便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选择摩托出行总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害处可能超过其益处,但一个城市那么多人,政府怎么可能确信每一个人都不适合骑摩托呢?
而且,这种父权主义的思想一旦滥用,后果是很可怕的。今天可以以你的个人安全为由禁止你骑摩托,明天就可以以青少年的个人发展为由禁止电子游戏,甚至以你的个人健康为由禁止你吃任何腌制食物,照这条路发展下去,人或者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国家控制的机器零件。
退一万步讲,即使从父权主义的角度去考虑对乘员自身的危害,摩托车也不过是自行车和步行的两倍左右。同样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出行,自行车和步行相比摩托也没有安全许多,难道也要将步行和自行车也一并禁止吗?
二、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
这算是挺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了。但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如果摩托车在这个图中造成了交通拥堵,请问若是把图中所有的摩托车都换成汽车,难道交通情况不会更加拥堵吗?要知道一辆摩托在道路上行驶需要的道路面积大概只是汽车的1/10到1/5。在任何一个高密度的大城市,如果私家车占相当比例,就一定会存在大量的交通拥堵。而公共交通即使再发达,也总不如私人交通门到门的出行方便,也无法像私人交通工具一样提供人们掌控自己生活的满足感。而摩托车几乎是唯一能够在大城市能够实用但有不至于造成拥堵的私人交通工具。台北对比秩序和规模类似的首尔,拥堵程度较低,大概就有摩托车的功劳。
此外,更重要的是,摩托相比汽车能大大节省停车的空间。中国很多城市的老城区在建成初期并没有规划足够的停车场和停车位,汽车普及后大量汽车无处停放就只好乱停乱放,相对来说,老城市容纳摩托就容易很多,去过意大利的同学,应该也能理解这个情况。
再说说交通秩序。实事求是的说,国内摩托车行驶的总体秩序确实差于汽车。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也说说我对这件事的几个看法:
即使总体上摩托车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差于汽车驾驶员,并不等于每一个摩托车驾驶员的秩序都差于每一个汽车驾驶员。我在国内骑摩托的时候,几乎任何时候都是整条路最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于任何汽车。有摩托车驾驶员不守规矩,大可以吊销他们的驾照,凭什么要禁止我骑摩托呢?要知道中国私家车驾驶员的素质相比发达国家也是无法忍受,那是不是也要禁止私家车呢?说实话,在小城市,大部分私家车司机的驾驶素质根本没比骑摩托的好到哪去。摩托车没有规矩,也是交通执法部门对摩托车行驶监管不力。这里面一方面是执法部门觉得摩托车太多,无法监管;另一方面是摩托车速度相对电动自行车更快,又远比汽车灵活,交警难于拦截。对于第一个原因,因为摩托车多难于监管就禁掉实在可笑,且不说纳税人养了政府是让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你禁了摩托车,难道别人不会去买电动车、汽车吗?至于第二个原因,现在随着城市越来越拥堵,很多地方交警都需要骑摩托执法,同样是摩托,拦截违章的摩托也就容易一些,另外现在摄像头等辅助执法设备越来越发达,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来执法,根据车牌号处罚。摩托车相对汽车没有规矩,摩托车灵活的操控只是一方面,另一部分原因是摩托车驾驶员整体上文化水平偏低,对城市秩序的重视不够。在发达国家,民众懂得城市生活的必要规矩,摩托车行驶同样井然有序。从长远来看,禁摩的结果是同样的人慢慢都购买了汽车。如果一个人驾驶不将秩序,那么从摩托换成汽车,只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怎么能指望通过禁止摩托解决掉这个问题呢?事实上,我家乡所在的小城市,近年就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驾驶员的平均素质在明显下降。摩托车再没有规矩,因为作为机动车管理,驾驶员是需要考驾照的,也就是说摩托车驾驶员起码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考驾照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引起驾驶员重视的过程。政府禁摩以后,企图通过发展电动车,限制两轮车的速度来甩掉管理责任,结果是大量的不受管理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完全没有任何规矩,道路秩序只会更差。所以这里的核心根本不在于速度快慢和操控灵活与否,而在于是否予以监管啊。通过限制车辆的灵活性和速度来改善交通,就好像通过愚民来维持社会稳定一样,既不正义,也不可行很多汽车驾驶员时常抱怨摩托车占用了机动车道停车或者在机动车道上慢行挡了汽车的道。这样说的人肯定从来没有骑过摩托,甚至可能连自行车都没有骑过。在中国,占用非机动车道、摩托车道停车的汽车,远多于摩托车占用机动车道停车(本身摩托车要占用中央的机动车道停车难度也很大吧),有些甚至完全把非机动车道、摩托车道堵死。占用非机动车道、摩托车道临时停车的就更多。加上有时候因为道路没有人行道(乡下还真的有),行人也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小摊贩也多半利用非机动车道摆摊。所以有时候电动车摩托车占用汽车道行驶,实在是因为非机动车道已经无路可走。而且话说回来,摩托车在国内作为机动车管理,除了50cc的踏板以外,跟上城区的车流都不成问题,本就可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相反,很多汽车反而仗着自己块大,常常在逆行超车的时候逼迫摩托车让道。当然,也确实有很多城市禁摩以后出现了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是因为短期内摩托车车主还无法更换其他机动车,长期内摩托车主当然会用汽车和电动车取代摩托车,拥堵情况只会恶化。作为决策者,禁止摩托车,无非是因为自己并不骑摩托,无法从骑摩托人的角度去考虑,只能蛮横而又一厢情愿的希望摩托车主都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已。
换个角度,如果有一天城市禁止所有私家车出行,那么骑摩托的人也会觉得城市畅通许多吧,既不用担心汽车将道路堵死,也不必害怕被汽车撞死,还不必为占道停车的私家车困扰。如果这个国家掌握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都骑摩托,那是不是就可以将私家车禁止呢?
三、摩托车污染大
摩托车相比私家车污染更大倒是事实。这倒是很多人可能没有认识到的。明明摩托车重量小排量小,油耗远低于私家车,为什么污染反而更大呢?这是因为摩托车受成本所限,往往发动机技术较落后,尾气处理能力也较差。目前中国乘用轿车实行的是国IV标准,摩托车是国III标准,按排放标准来比较,摩托车的尾气排放大概是轿车的2-10倍。如果是拿最先进的混合动力汽车跟最先进的摩托相比,差别可能更大。这也是政府要禁止摩托车,发展电动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件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如果摩托车因为成本所限,技术落后,催化器不够强劲,排放高,那么就应该通过对摩托车实行与汽车一样的排放标准,逼迫摩托车厂家提高摩托车配置,改善排放。实际上目前排放最严重的两冲程摩托(50cc两冲的动力远强于四冲)因为排放标准的提高早已不再销售了。而国III标准的摩托车也都装备了三元催化器。如果提高到国IV标准,摩托车厂家就需要安装电喷,这样一来成本大概要上升大几百元到近千元,相对摩托车售价是不小的部分。但因为电喷本身会大幅改善油耗,特别对于城市代步的主力——踏板摩托效果明显,对于用户来说综合成本反倒更低,所以也不是问题。如果进一步调整到国5,摩托车要换装更强劲的催化器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进一步因为私家车缴纳的税费多于摩托,平均排放仍低于摩托,不够公平,那么增加摩托的税费也比强行禁止要好(但也要考虑摩托占用的路面资源和停车面积、造成的交通事故第三方损失也远小于汽车)。
其次,我们考察污染,也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考虑。摩托车制造花费的能源、材料远低于汽车,而这些也会造成污染。电动车虽然没有直接排放,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边际增加的发电量都为火电,同时电池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而铅酸电池污染也较大,间接污染也并不小于国III标准以上的摩托车,区别只是污染从城市中转移出去了,但这又存在公平性的问题,而且我国为季风气候,有时候污染地在郊外,城市未必不受影响。再加上我国电动车的相关政策,比如电动车限速限重(完全可以把高速电动车作为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管理),舒适性差,里程短,换电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增程式电动自行车也不合法,使得电动车并不能完全替代摩托车。发展电动自行车,特别是锂电池电动车,为民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当然是好的,但强制民众更换为电动车依然于民生有损。
再次,即使摩托车尾气污染大于家用轿车,因为大量高污染柴油运营车和农用车的存在,摩托车的平均排放依然远低于汽车。2012年中国摩托车占全部机动车的比例为46.5%,但根据《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和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的研究报告,摩托车污染在机动车各项污染中的占比,一氧化碳为17%,碳氢化合物为17.2%,氮氧化物为1.6%,都远低于摩托车本身的占比。如果要禁止,应该是先禁止超标的柴油车辆。
-----
以上三点当是主要的支持禁摩的理由。其他的理由就基本不值一驳。
比如认为摩托车便于飞车党犯罪。摩托车本身不同于枪支,并不是暴力工具,如果说摩托车可以用于犯罪,那么汽车一样可以用于犯罪,后备箱可以绑票,可以杀人抛尸,性质更恶劣。如果有犯罪,就应当打击犯罪,改善社会问题,而不是通过禁摩打击飞车党。会骑摩托抢劫的人,没有摩托,也可能会从事其他恶性犯罪。事实上,国内现在因为治安改善,即使没有禁摩的城市也很少有飞车党。
再比如摩托车影响市容。『市』又不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影响『市容』又有什么呢?如果是摩托车入不了有些人的眼,那就应该取缔吗?那是不是也要因为同样的理由禁止某种服装、某种发式呢?
关于摩托车的上位法:
以上两条是转载,
总而言之,你找不到任何一条给政府禁摩权的法律,而只能找到政府必须给符合条件的机动车上牌/准予行驶的法律。如果你能找到,请转告我。
作者:季风大湿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09247/answer/183654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说的很有道理,
我当初考摩托驾照都是要绕庄的,比较正规,而且现在在市区汽车很容易堵,若是开放摩托,估计许多人会再开摩托进城,摩托和汽车一样都需要驾照,国家承认的,电瓶车就都可以开了
政府要做的是规范管理,而不是一禁了之!
刚刚前两天的凤凰新闻端文章
骑士的悲哀:中国城市“禁摩限电”史
作者:
2016-04-08 第712期
【导语】从3月21日开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集中整治行动在深圳开展,该行动重点打击在地铁口、公交站点、口岸和商业区等聚集非法拉客行为。据“深圳交警权
【导语】
从3月21日开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集中整治行动在深圳开展,该行动重点打击在地铁口、公交站点、口岸和商业区等聚集非法拉客行为。据“深圳交警权威发布”微信通报,行动开展10天内,共查扣电动车17975辆、拘留874人。深圳交警4月4日发布文章称,“禁摩限电”的原因在于:深圳道路交通没有设计摩的、电动车的道路;国家无标准,行驶无牌照,上路无依据;摩的、电动车事故多发,隐患重重;“摩电”乱象多,市民意见大,希望交警部门加强管理和整治。
很快,广州、北京也出台政策,对电动车、摩托车等进行限制。城市“禁摩限电”这一持续了多年的话题再次拉进公众的视野。为什么要禁摩限电,这样做合不合法,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img
图为深圳交警收缴的海量摩托车、电动车。
北京曾欲禁止电动车,后来“迷途知返”
1985年起,北京开始禁摩,源于当时的一篇文章,认为摩托车的污染远大于汽车。此后各大城市相继效仿,大多集中在2000年以后,2002年杭州禁摩,2004年广州禁摩,到2015年8月,中国已有185个城市加入禁摩阵营,禁摩的范围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大中型城市。
对电动车的限定比较复杂些。1988年,中国曾把电动自行车列为机动车,需要考驾照、上拍照。2004年电动车开始拥有非机动车的身份,无需驾照和牌照,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有部分无需登记就可以上路,还有部分需要省级政府规定登记上路。2008年的《道路交通法》把电动自行车明确认定为非机动车,并规定,电动自行车可以被临时禁止或限行,但是不能被完全禁止或限行。
2002年8月,北京发布规定,从2006年起禁止所有的电动车在市内道路上行驶,一是其阻碍了交通,二是因为电池污染。但到了2006年,北京市交管局又宣布,除了质量大于40公斤、没有脚踏功能和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的电动车因为环保和安全问题不予解禁,其他电动自行车可以合法上路。北京的这一举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顺应了市民的呼声,被认为是公共决策与民意的良性互动。与北京类似的,上海、南京等地也承认电动车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管理范畴。但近日,北京的“限电”意识又开始萌发,自4月11日起,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等10条道路,将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
在北京电动自行车解禁后,广州却宣布彻底禁止电动自行车。早在2004年,广州交警就提醒市民,在省规定出台前不要购买电动自行车,以免造成损失。2006年12月,广州开始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行驶。禁摩的历史则更为漫长些,历经了从1991 年开始限制上牌,2004扩大市区"限摩"范围,到2007 年全面"禁摩"的过程。近日,广州又拟对电动车和摩托车实行“五禁”,即禁售、禁油、禁行、禁停及禁营运。地处华南的广州一年四季都适宜电动车上路,也曾是当地市民最喜欢的一种出行方式,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调查表明:超过八成摩托车主认为摩托车必不可少或比较重要,普遍认为禁摩对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但广州市的“禁摩禁电”令却雷厉风行,不留情面,几乎不考虑底层市民的意见。
重庆的态度则暧昧得多,对于地形复杂、摩托车生产、保有量大的这座山城来讲,禁摩禁电显得不太现实。2009年重庆曾发布通告,规定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禁摩,这引起了市民很大的不满。有市民因为驾驶摩托车经过观音桥被交警开出200元的罚单,将重庆市交警总队江北支队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该罚单错开,并要求撤销该罚单。后来这一规定基本上变成了一纸空文,在观音桥商圈长期停靠数十辆三轮车以及两轮摩托车。有市民反映这一情况到市长信息,得到的回复是:“(通告)由于未通过市法制办审定,已经撤销,故不存在摩托车禁行区域。”迄今为止,重庆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禁摩禁电的大城市。
img
上世纪90年代初佛山街头摩托车一景
大学生调研寄给总理,发改委回复称禁摩与有关法律相悖
“禁摩令”引起了很多民意的反弹,各地不断出现起诉“禁摩令”的案件。2004年,长沙市的刘铁山骑摩托车被交警以“闯禁区”为由处以200元的顶格处罚,刘铁山认为交警的处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且其执法的依据“禁摩令”以牺牲摩托车主的出行来保障小汽车的出行,是嫌贫爱富之举,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禁摩令”更改了行政许可范围,涉及到重大的公共利益而未履行听证程序,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同时,“禁摩令”还违反了《立法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他以此将岳麓区交警大队告上了法庭,但2004年、2005年,这起市民质疑“禁摩令”案一审、二审均告失败。
2005年,此案二审败诉后,湖南师大的学生陈树、戴彬、陈杏等利用暑假做一个调研,调研报告认为,各地禁摩令、禁微令是歧视性的政策,没有法律依据,其结果是直接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人为损害了相关摩托车、小排量汽车产业的利益,同时,将导致更多的燃油等资源被耗费,这并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9月10日,他们将这一调研报告直接寄给了时任总理温家宝。
他们收到了发改委的书面回复,回复提到,部分城市“禁摩”、“禁微”的做法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是相悖的,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指示有关部门加以研究,采取解决措施。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逐步落实,包括“双禁”问题在内的一些实际问题将得到积极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几乎每年都要提交一份呼吁解除“禁限摩”政策的提案,在《重庆晨报》的一次报道中,左宗申说他是在为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说话,中国摩托车每年产值上千亿,全国的生产和销售渠道涉及几百万人的就业问题。“禁止和限制的另一个理由,也非常荒唐!说摩托车成了很多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左宗申说,“我也晓得,像广东就有骑摩托车飞车抢夺的,但这个不应成为‘禁摩’、‘限摩’的理由,现在也有用汽车实施犯罪的,是不是该禁止汽车?”
img
2014年,武汉交警查处无证骑黄牌车
日本摩托车管理严格,推行比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还难的考证制度
摩托车管理问题同样困扰着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摩的、电动车在泰国、印度、越南、台湾等地区和国家都有很好的管理样本。
2015年,法国巴黎准备在2016年禁止摩托车在巴黎以及一些其他重要城市行驶,新法规主要针对2000年以前登记的车辆。消息一经发布,马上引起摩托车爱好者的强烈反对。尽管巴黎警方禁止摩托车手抗议,10月10日, “法国愤怒车手联合会”还是组织了集会,他们发表声明:“摩托车是油耗低、体积小、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欧洲其他城市没有类似禁止摩托车上路的条令,摩托车因为排量小、科技含量高,因此对环境污染少于汽车。”该组织态度坚决:向2016年的禁摩说“不”。 当日,上万名摩托车骑士涌上法国巴黎街头,全国各地的摩托车组织也行动起来,声援巴黎的行动,抗议禁止旧机车行驶在巴黎街头的法规草案。
img
巴黎反禁摩游行
由于油价的上涨,很多美国人不得不放弃耗油量大的汽车,开始骑上了摩托车,使美国的摩托车销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摩托车公司的发言人赛德尔说:“在美国,骑摩托主要是一种运动休闲活动,但是,如果油价继续这样涨下去的话,顾客们将会考虑改变他们的出行方式,将摩托作为交通工具了。”摩托车的发展也带来了飞车党的问题,但大多数美国人,包括警察,并没严肃对待飞车党帮派。直到2015年得克萨斯州韦科市“双峰”餐厅发生了近年来最严重的飞车党枪战,造成9人死亡。为此,韦科警方才建议市民不要骑摩托车上路。
相比需要高达两三万日元车位费用的汽车,摩托车不需要购买车位,又比公交车便宜得多,在日本受到很大的欢迎。日本的高速公路还在左侧专门划出一米线供摩托车行驶。日本对此的管理十分严格,1975年日本实行了史上最严考证制度,被当时媒体评价说甚于东京大学入学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当然,考虑到通行安全、汽车专用道路、观光用道路、民意等,日本也会有有一些限制和禁止摩托车的措施,但并不多,总体上还处在自由购买,上牌,行驶自由的环境之中。
在中国台湾地区,不止在乡下地方是如此,就算在台湾最繁华的三个大都市台北、台中、高雄更是如此。街上停满了摩托,甚至到了令人寸步难行的地步,为此警方给摩的在红绿灯路口设立了专门的等候区。摩托是一种很便利的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很便宜,台湾一个工人或刚毕业的大学生,花一个月的薪水就能买一部最阳春的车型。对台湾人而言,摩托是他们重要的出行工具,政府不能剥夺他们用摩托车的权利,至于污染、管理等问题,是政府规划的问题,而不能让普通百姓负责。
img
台湾街上到处都是摩托车
中国大陆各地的禁摩限电政策,原因不外乎污染环境、治安恶化、造成交通事故、影响城市形象几方面,但其合法性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如上文发改委所言,禁摩令与相关法律是相悖的。有学者分析,禁摩限电的做法至少侵害了公民的平等权、财产权等等。
但这不影响各地大力推行这些政策,地方Z府通过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来取得政绩,与管理上的惰性有密切关系。这种“择其小者而禁之”的做法,有欺负弱势群体、伤害社会公正之嫌。但质疑这种做法而起诉的公民纷纷得到败诉的结局,表明在中国还是很难从司F程序上去改变Z府的一项行政命令。
我觉得在中国已经不适合穷人生存了,电瓶车都不让开了,就是怕没有穷人你得瑟个毛
当年禁摩托车时据说做了民意调查,但这调查是到居民区里专找老太太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群众拥护.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禁摩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多数人骑电瓶车,少数人开汽车,禁电不符合国情。为了少数人的欢畅而牺牲多数人的便利,这类事件频频发生,这是什么世道?
说得对!
电瓶车更危险了,速度快,质量差
现在农村都拆迁边城镇了,原本科以开的也慢慢变成不能开了。
摩托车应该解禁,但须加强管理
摩托车是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应该解禁,加强管理
禁万多少爽气,下次禁机动车,再下次禁人,然后定为无人区。
不禁摩的话,在红绿灯等待时你闻到的气味那叫毒气都强大.
电动车有摩托车的所有性能,可是骑电瓶车的都是没有经过培训的,连最基本的上路行驶的路德都没有,摩托车上路至少还要正规培训,有保险做后盾,出了事情还能找到人
禁摩好个
也就那回事......
禁摩好的,老实说,看到摩托车过来心里就会自动的升起警觉远离。。而电瓶车就不会有这样的警觉和心怕。
其实现在解禁的话,大部分骑电动车的已经习惯电动车,也不会去改摩托,只有少部分开车的可能会开摩托。
我开摩托的,我遵纪守法,我佩戴安全护具,我礼让行人
当年广州禁摩时我在那面,当时的原因是广州当时骑摩托车飞抢情况非常严重,每年都会有人因为飞抢死亡。所以广州市政府下令禁摩。
绍兴难道以前也有这现象?如果是因为交通原因禁摩确实是违法的,作为国家允许上路的非机动车,交通管理部门也进行了管理,驾驶员也经过了培训,地方政府有什么权利完全禁止?
其实规范下更好,一说就禁没意思的!
说的好像是不错,其实电动车想禁估计也是禁不了的吧,现实摆在那里,除非公共交通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