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和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混乱无效的战略思想充斥其间,致使大多数企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存艰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人从事房地产开发统筹管理和全程营销管理17年,在深度总结实战经验教训后,认为竞争定位战略是当今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一、混乱无效的战略
纵观众多房企的愿景、使命、文化和战略,彼此关联度很差,无非是做大做强、诚信经营、效益目标、品质生活、城市运营、梦想和多元化集团之类。大多数企业没有独特性,有独特性企业的股东、高管、员工和合作单位不能一致性的对外宣传独特性,总是宣传一些靠花钱买来的荣誉证书、几十强、最值得期待楼盘、年度楼盘等等。但在众多客户看来,知名房企都差不多,没有任何独特性,只是感觉比小企业有经济实力、一般不会出现烂尾楼、质量会比较可靠、售后会有一定保障,最终还是看楼盘的性价比。
历数知名房企的很多楼盘营销战略,无论是一般性的同质化卖点,还是独特性的卖点和logo下面的广告语,都是一箩筐的宣传,但客户记住的却很少。每期不停的更换主广告语,包括品质、生活、地段、价格、价值、品味、圈层等,更让客户感到混乱,因为广告信息太多,客户无法记住这么多内容。我们总认为复杂的方案才能解决实际上简单的问题,但客户希望简单的方案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
无论是房企战略,还是楼盘选址、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大同小异,空洞乏味。但众多高管、代理公司和广告公司,总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客户是傻子、自己有品牌、客户会积极买单、客户对自己很忠诚。
混乱无效的企业战略和楼盘战略导致的结局众所周知,客户东挑西选、迟迟不能下单,很多高管、代理公司和广告公司开始乐此不彼的制定一轮又一轮的促销方案,实际就是名目繁多的降价方案,价格战开始上演。企业广告成本持续增加,利润率却持续减少。
二、一厢情愿的蓝海战略和发展战略
纵观管理学大家及其经典名著,都强调抢占市场空白点、进入蓝海。只要一家企业推出新品类新品牌,竞争对手会迅速跟进。无竞争的市场空白点是短暂的,竞争是长期的,蓝海战略只是梦想。
新的发展战略思想开始盛极一时,认为可以摆脱价格战、功能战、广告战、促销战、服务战、品类战的困扰,使企业更加良性的参与竞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上,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和发展能力的规划与实施上,最终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总结本人几十个楼盘的营销实战经验教训,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企业之间,良性竞争只是一厢情愿的君子想法。现实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层出不穷的恶性竞争普遍存在。不应战,企业和产品只有死路一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直面竞争,使出独特的杀手锏。
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和发展能力如果总是由内而外的思考,会让企业轻视竞争,制定的是以自我为导向的做大做强梦想,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房地产市场,形成大量同质化和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及产品,致使企业深陷泥潭。
2013年经济持续下滑,很多投资人仍然看好房地产市场,为了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以各种名目融资拿地。2015年经济进一步下滑,各行业生存艰难,尤其是工业和实体商业,致使大量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停业,民间借贷成为一潭死水,众多房地产项目资金极度短缺并导致停工,美好的发展战略成为噩梦。
2014年四川省某投资发展公司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和小额贷款获得10余个大中型房地产项目,每周还在全国各地热情的考察项目,年底举行了千人表彰大会,感觉很快会成为中国房地产500强。但是好梦不长,2015年高额的负债和疲软的房地产市场逼停多个项目,原本几千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也只剩下几百平方米,旗下部份公司更名。
三、抢占客户心智是制定战略的本源
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在城乡道路、网站、app、微信、qq、电视节目、杂志、报纸、公共交通、超市百货商店、休闲娱乐场所和公园等,无处不在的广告进入我们的视野和耳朵。
但是,我们极其讨厌这么多的广告信息,总是对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因为我们每个人渴望简单明了、希望保持现状、不想被改变,只愿意听见想听见的、看见想看见的和想需要想的。
在信息进入我们的视野和内心后,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我们本能的会将众多新信息与已经存在于内心的信息进行比较,孰对孰错,孰优孰劣。然而,我们每个人有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观,总是经验主义和羊群效应,致使内心只能容纳满足某种需求的一两个品类以及一两个品牌,记不住更多的品类及品牌。要给自己一个独特的理由来推翻旧品类旧品牌,这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当前满足需求的品类及品牌众多,无论是客户心智中盘踞已久的旧品类旧品牌,还是准备进入客户心智的新品类新品牌,只有打败竞争对手,才能占据客户心智首要位置,从而成功销售产品并促进企业生存发展。
商场如战场,看得见的产品实体或服务、门店、工厂、生产场地和广告的争锋相对只是商战的表象,实质是怎样抢占客户心智这块阵地,这才是企业制定战略的本源。
四、攻击竞争对手最致命的弱点是战略成败的关键
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竞争对手,就没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就不可能打败竞争对手,客户就不会买单。
竞争对手的缺点和失误会很多,应该对其打击,但或许只能伤及皮毛,尤其是大企业大楼盘僵而不死、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挑战、甚至会以相同的方式打败自己。各楼盘经常使用价格战,包括送物管费、送家电、送装修、送车位使用权、送旅游、付一万元抵扣几万元、特价房、起价等等。只要一个楼盘降价,竞争对手会立即跟进。如果竞争楼盘有更大的低成本优势和现金流优势,将会把自己逼入降无可降的泥潭中。不但没有成功打击竞争对手,反而招来竞争对手狂风暴雨般的进攻。
打蛇要打七寸,攻击竞争对手最致命的弱点是战略成败的关键。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有优点就必定有缺点。致命弱点往往存在于竞争对手最大的优势中,竞争对手只有放弃优势才能弥补。这种弱点不是决策者由内而外的想当然所以然,而是站在客户心智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很多楼盘宣传是超级大盘,同时也意味着在郊区、必然的分期开发导致配套多年后才能完全形成、交通时间长等等,这让市区楼盘配套优势明显,反之亦反。
五、差异化是战略的核心
凡事有度,物极必反。在融资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各房企使出浑身解数融资,可以迅速购买多宗土地,形成快速开发的规模效应,成为今天市场规模第一,但明天另一个资本大鳄成为市场规模第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规模大,管理层级多,制度多,隔山打鸟的后台人员多,对市场及竞争对手的反应慢,效率和质量低,这就是规模大了、利润率却在下降的原因。很多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虽然形成了新的航母型企业集团,但最终再次售出或关停并转的比比皆是,成也规模,败也规模。规模优势及成本优势是短暂的,易被复制和追赶,是不可持续的。
客户对同质化的产品不感兴趣,对与众不同的产品兴趣较大,这是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本性。只有通过差异化给客户一个独特的购买理由,才可能对竞争对手最致命的弱点攻击成功,从而抢占客户心智首要位置。同时,将这种差异化塑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让竞争对手难以反击,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聚焦为战略持续注入力量
位越高就越自信,成功越多就越骄傲,认为自己有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智慧可以驾驭一切,可以成为另一个通用。于是,被做大做强的梦想冲昏了头脑,开始多元化的投资,甚至是毫不关联的产业,最后大多数结局是失败。殊不知,在竞争不激烈的时代,通用用了百年时间才做到在多个领域成为数一数二,期间还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很多业务。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多元化投资只会让自己顾此失彼,逐渐弱化主业。更糟糕的是其相同的名字让客户不知道该企业究竟是什么、代表什么,又何谈抢占客户心智首要位置。
通才总是被专家打败,这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人是众多的,其需求也是种类繁多的。每个企业就像每个人一样,人财物及智慧都是有限的。优秀的战场指挥官很明白战斗力集中原则,永远不会在战斗力有限的情况下,同时开辟多个战场,致使多面受敌。如果企业实施多元化,试图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兵力过于分散的去攻击占据客户心智中的多个竞争对手,全线作战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全线溃败。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聚焦于目标市场,为差异化战略持续注入力量,满足部分人的少量需求,在客户心智中形成专家形象,确定自己的首要位置。
七、董事会为战略提供强大的保障
企业战略来源于客户心智和竞争对手,在调研、制定、实施、反馈和调整的全过程中,既得利益者和旧观念人士会反对,这需要董事会全程介入并提供战略保障。董事会应统一股东、董事、监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基层人员和合作单位的思想,汇聚资金和物力,建立统一战线,这是其他人员无法做到的。
八、什么是竞争定位战略
需求多,竞争对手更多,何以胜出?
在当今极度竞争的商业时代,在董事会的强力推动下,全员持续性的聚焦于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以闪电般的速度和能量去攻击竞争对手最致命的弱点,抢占客户心智首要位置,创建品牌,开源节流,创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是竞争定位战略和当今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竞争定位战略不是业务层级战略,是贯穿于企业愿景、目标、使命、文化和中长期规划的中心思想,是前瞻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是顶层战略。人财物是战略配套,产品创新和营销措施是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