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马云

十多年前,已经有过三次创业经历的马云,准备独辟蹊径,建立一个b2b平台,撮合商人之间的交易,而不是先从针对个体消费者的b2c和c2c做起。
马云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网上交流平台,让那些中小企业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以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 2000年初,阿里巴巴从日本软银的手里获得2000万美元注资,2002年底,阿里巴巴实现了“全年盈利一块钱”的目标,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市场恢复了正常,阿里巴巴顺风而起。借助软银的风险投资,阿里巴巴b2b通过收取商家使用信息平台的年费,比b2c和c2c模式更快地发展。马云找到的优势是,那时的阿里巴巴不需要过多操心物流、网上支付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问题,其网上信息发布交流的模式,实现了“轻资产”,用户只是上网寻找发布产品和采购信息。当时的b2c和c2c公司将过多的投资耗费在了仓储、物流和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建构,在起跑初期就不如阿里巴巴面对蓝海,脚步轻松。
在阿里巴巴确认了b2b电子商务路径之后,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敦煌网、金银岛网等一系列b2b平台也开始集体发力。 目前看来,阿里巴巴的b2b平台也只是马云架构整个电子商务平台之梦的起始一步,借助b2b平台的盈利、资本、经验和团队,马云需要打一场不是面对竞争对手,而是应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模式的“硬仗”。阿里巴巴集团也首先借助b2b业务在2007年实现上市,背靠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群体,阿里巴巴成为了这些中小企业的集结者,提供交易平台促进交易达成、拓展销售采购渠道并建造“新商业文明”的小民营资本的发展路径。但更大的平台还在b2b业务之外,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c2c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速仍保持翻番势头。
而马云在2004年布局至今的淘宝网,建设买卖诚信、支付体系、物流平台等努力已经开始“厚积薄发”,占据市场份额接近80%的淘宝,正尝试大规模盈利的可能路径。依托淘宝网,给用户提供交易工具的支付宝,也已经开始拓展为独立发展。
马云在2004年决定进军c2c市场时,连当时cfo蔡崇信都表示了不理解,因为当时全球最大的c2c巨头ebay通过收购中国易趣,已经占据了这一细分市场的80%以上。马云当时并未详细解释他的战略意图,只是发布命令“好好搞,要搞大”。 他当时就认为,阿里巴巴如果不从b2b介入c2c、乃至b2c,有可能被从这些领域发展起来的对手抄掉后路,在马云看来,这些看似差距巨大的电子商务细分形态,在中国将殊途同归。但马云采取的先圈地再考虑盈利的做法,目前遇到了阻碍。在百度和腾讯均利用免费模式进入c2c市场后,淘宝需要开拓出收取手续费之外的盈利方式。但正是淘宝几年来的免费开拓,中国的c2c市场出现了大发展。 电子商务对工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的改变,在马云看来,才刚刚开始。10年来,阿里巴巴从单一的b2b平台,发展成为有着b2b、b2c、c2c、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口碑等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