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腾讯的商业、产品、技术和创新思维

有幸利用8月17-20日三天半的时间,参加了2017届工业园区腾讯云cto特训营(苏州三期)班的学习,授课老师是腾讯云生态合作总经理王智勇和腾讯云高级产品经理刘永峰,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行者和腾讯非常有经验的布道师,非常感谢他们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和耐心指导。同时感谢为此次课程辛苦付出的园区人才促进会及耕云学院的工作人员。
关于腾讯的商业、产品、技术和创新思维----腾讯云cto特训营优秀笔记
为什么要去参加这个培训呢?因为个人觉得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自己渴望了解主流互联网企业的方向和动态,同时个人的知识体系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外界的变化和公司发展的需要。
本次学习主要的内容涉及人工智能、腾讯组织结构和变迁、领导力、产品思维、技术思维等,分享一些感受和内容小结。
腾讯也是不断调整和适应变化的公司,而且动作快,态度坚决
例如:2013年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撤并和分拆。
因为当初这个事业群成立是为了因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但是到2013年后,腾讯的决策者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展开的,这个事业群与其他事业群有业务上的重叠,并且一些业务出现下滑趋势。所以决定将这个事业群分拆合并。
这个事业群的人开始有些抵触,但小马哥态度很坚决,只说了一句话:抵抗是无用的。
可见腾讯这么大的公司在业务调整和适应变化上也是快刀斩乱麻。
独特的讨论问题的方式
一个产品方案,将讨论人的分成四组,分别是线下、线上、融合、蓝军。
线下要点:产品、服务、门店、员工;
线上要点:品牌渠道、产品运营、技术创新;
融合要点:客户画像、体验流程、分工协同;
蓝军要点:讲困难、拆台、找其他三组的弱点。
有一种pk的意思,前三个小组据理力争,如果蓝军说服了其他小组,这个事就不要做了。
人工智能的瓶颈
人工智能包括计算机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规划决策、大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工智能现在的瓶颈是:理解能力、远场识别、不规范识别、大数据规则不通用等。
在人工智能的知识链条中,大数据分析是相当浅层的,我们公司在这条道路上只是刚刚开始,应该好好潜心研究,虚心学习、特别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一名leader应该具备的特质
作为leader的特质提到一点:我希望找到自己的使命,也就是人生的目的;我希望从内心获得人生的意义;我希望做一个比以前的自己优秀的人;如果不这样努力,我的人生的核心就会慢慢腐蚀。这个内心中与自己弱点的斗争是我的毕生使命。
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人一生就是要跟自己内心的弱点(懒惰、懈怠、自满、偏见、恐惧等)斗争,当你放弃这种斗争的时候,其实你就在沦落了,内心被这些弱点占据;你不停的战胜这些弱点,就是自己不停的进步;而这些弱点都是伴随我们一生,所以这是一个一生的目标。
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希望成功的人的人生使命感。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以人为本:用户思维,价值导向,根源需求;
规模复制:规模经济,网络效应,边际成本递减;
小步快跑:敏捷,快速试错,路径决定成败;
大道至简:简单才是极致。
最终要达到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应用在互联网行业,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领域。
互联网的三次融合
第一次融合--流量革命,传统o2o只是一场流量变革;
第二次融合--成本效率革命,因为采用新技术而获得超额利润;
第三次融合--模式革命,互联网的下半场,未来商业的几种模式:共享经济、跟踪经济、融合经济。
产品思维的方法论
mece框架:互相独立,完全穷尽,做到不重叠、无遗漏;
facebook产品10问;
五维痛点分析法:信息获取、沉没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空间成本;
我不是“用户”:我一般会...,我经常会...;这个问题是我们经常犯的,要学会一秒钟变白痴,不能以我为始来分析产品需求。
技术思维
主要讲了云端轻公司(滴滴打车、instagram)的案例和云原生(docker+微服务)的应用架构。
滴滴打车:滴滴打车与快滴(不是优步)的烧钱大战中,服务器一度崩溃,业务不断出来错误。后来联系腾讯,腾讯派了强大的技术团队将滴滴的系统进行重构,原来线下的服务迁移到腾讯云之后,业务稳定,遇到业务量突增或减少的情况时,云服务动态扩容或缩减。
instagram:这是一款移动端做图片分享图片社交的应用,被facebook以10亿美金收购。在收购的时候,这家公司只有员工16人,所有的应用服务都在云端部署,真正意义上的云端轻公司。
云端轻公司四个特征:it资产服务化、工作方式去it化、资源复用、小团队devops。
云原生(cloud native):敏捷基础设施、微服务框架、持续交付、devops(自动化{开发+运维})、康威定律(业务架构决定组织架构)。
云端轻公司是一种理想化的轻固定资产型公司模式,对于初创公司可以参考。云原生是一种敏捷方法,更多的使用既有的云服务、重用、自动化、快速进化、柔性系统设计、故障自动隔离和恢复、能力弹性伸缩等,这在我们公司新项目或新产品中应用,还是有其优势的。
腾讯认为:小程序大未来
小程序可能成为app之后,未来用户流量重要的入口。小程序是一种线下商业、线上协作的模式,去中心化入口、轻量级开发、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点。我们公司可以花一些精力探索一下小程序基于lbs的应用场景。
人脉资源的有益拓展
认识了一批从事营销、量化投资、股权交易甚至硬件的企业ceo、cto等等。
现阶段我们公司的大数据业务可以考虑和一些精准营销业务类型的公司探讨可行的合作模式。
培训内容比较多,只能凭借回忆和笔记提取了印象比较深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这次的学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了解到典型的顶级互联网公司在怎么思考产品和技术、以及他们的最新动态。
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顺势而为,结合他们的优势,发展和提升我们的业务和技术。另一方面,课程是理论性的指引,在实际的运作中会遇到很多复杂问题,各个公司有各个公司不同的情况,所以还是要权衡使用,不能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