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公司报表一段时间一直有一个疑问,公司能借到钱为什么还要上市。
在我的理解里,借钱对企业来说成本应该要小一些,我看到的银行最高的贷款利息是12%,只要企业经营没有问题,这个利率实际上不高,而且也很容易还完,还完后企业还是所有者的。
而上市意味着让渡所有权,一般来说,人们是不愿意让渡所有权的。比如说,有个孩子手上有一盒子糖,你只是找他要其中一块也是很难的。
最近热播的《谈判官》,女主角童微说,谈判不是对立,而是互惠共赢。
对于企业家来说,让渡所有权他得到了哪些实惠呢?
在张新民老师《从报表看企业》里我找到了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只考虑自己付出多少,也就是成本多少,却很少考虑收益,大概是因为成本是通过计算可以算出来而收益却很难计算。
企业借款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而通过融资所形成的收益却是很难计算出来的。
摘抄张新民教授在书里提到的两个案例: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他的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于2010年成功上市,一次性募集资金10亿元,成功地改善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推动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上市前该公司的股东权益刚刚达到3亿元。
大家想一想:如果借钱,凭着企业3亿元的净资产能借到这么多钱吗?恐怕能借到5亿元就不错了。不仅如此,这家公司也成为当地唯一一家仍健在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上市之举为企业的董事长赢得了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企业在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些难道不是企业成功上市的“收益”吗?能计算出来吗?
其实这也是一种分享精神,给予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不过,因为证券市场上巨大的融资效应,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需要钱的企业来说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而有的人却拿它做为赚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