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新建小区,认筹过后,决定在开盘当天实行“云选房”。
所谓“云选房”,就是在微信上选房。选房的前几分钟,你能够在微信上看到所有住宅的楼层及单价,然后到选房时间的那一刻点击手机屏幕选取你所心仪的住房。
按道理说,根据这种选房方法,你能否抢到你所喜欢的那套住宅就完全依靠网速、手机反应速度、所选住宅的抢手程度以及你个人的运气了。而就在该小区选房当天,却出现了一件奇葩的事。
消费者们在云选房前一刻所看到的房屋单价与房子抢到手后手机屏幕上所显示的价钱是两个数字。
换句话说,假如开始云选房之前你所相中那套房子单价是5600元/平方米,而等你拼上手速拼上网速拼上运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房屋抢到手,并为自己抢到如此物美价廉的房屋而沾沾自喜之时,再一看抢到手房屋的单价,顿时傻了眼,不知什么时候,那套房屋单价竟变成了6800元/平方米。就在抢前抢后那一瞬间,房屋单价竟涨了整整1000多元。
“云选房”过后,愤怒的消费者们拒绝付首付款,并建立一个微信群上门维权。
而可笑的是,微信群把大部分选到房子的消费者拉进来后发现,只有100多个人,而商家“云选房”当天号称抛售400多套房屋,“云选房”后微信界面显示所有房屋均已售罄。
奇怪,那剩余的200多套房屋都去哪儿了?
后来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一少部分业主放弃了买房,而大部分业主为了买房只能接受较高的那个价钱。
就商家的答复,云选房的房价之所以前后不一致,是因为编这个程序的人员工作疏忽所致,但真实的价钱应该是抢到房后显示的那个价钱,商家方面已将该编程人员辞退。
可笑,仅仅是将那个不知是否真的有错的编程人员辞退就可以了,并且是否真的辞退也不可考。
那给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许多消费者经过认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开盘选房子的那一天,却等来这样一个结果,这让广大的消费者们情何以堪?!
而让人无奈的是,毕竟目前的房市是卖方市场,还是有一大部分人选择接受了这个房价,默默交了首付款。
房地产商自始自终的态度仿佛无声地在告诉消费者们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的房子不愁卖,你们爱买不买,你们不愿意买,我还不想卖呢!你们现在不买,等回头我接着涨价。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就是衣食父母。”可我怎么觉得,这上帝,这衣食父母过得怎么这么憋屈呢?
近些年随着房价大涨,房源一再紧缺的背后是消费者的一再退让。而今,本该高高在上的消费者竟卑微如斯。这是不理性的房价涨势所产生的社会怪像。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唯有房市早日回归供需平衡,炒房客不再日渐猖獗,房地产商重新拾起昔日的“诚”与“信”,消费者才能重新得到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