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刘志刚!
4月24日,格力掌门人董明珠直播首秀当晚,累积观看人数431万,一个月前,罗永浩第一场带货直播交易额1.1亿。疫情黑天鹅之下,直播这一"老树"正在萌发新的生机。星旗直播乐趣更多,闲暇之时可以来看看哦!
直播之所以能够迎来"第二春",疫情的影响或许只是诱因,而直播的真正价值究竟在哪?直播赛道为什么能再度火热?这些摆在面前的问题,仍然颇为值得深究一番。
"滴滴效应"下,直播正在成为"商业基础设施"
直播火了,疫情是"导火索"。
疫情期间,人们足不出户,几乎杜绝一切社交行为和非必要消费以尽最大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而一旦不幸感染,最终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虽然几率较小,但后果却让人难以承受。
这就像曾经被迫下线顺风车业务的滴滴,虽然顺风车是滴滴最挣钱的业务,但由于乘客被害事件带来的安全风险过于沉重,滴滴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将此归纳为"滴滴效应",即面对不可承受的不确定性风险,人们往往会像滴滴那样,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要全盘拒绝,哪怕会付出巨大代价。
疫情期间,"滴滴效应"导致线下c端消费被压抑,虽然如今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但"滴滴效应"的影响是长远的。虽然现阶段大家较疫情期间更为从容了些,刚需出行等正常,但是这次五一期间,改善型需求的旅游尚未正常,就是"滴滴效应"持续影响消费的例证。
从b端来看,直播出圈依旧体现了"滴滴效应"。滴滴顺风车从下线到再上线用了561天,而这561天中,滴滴都在为尽可能控制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作出规则和技术上的调整,不断增加自身抵抗黑天鹅风险的可能性。
"滴滴效应"反应在b端就是,b端企业做直播是对不可抗力风险的应对策略,疫情期间b端企业线下业务停滞期间亟需拓宽线上渠道,不断增加自身抵抗黑天鹅的风险能力。
因此,不论是c端还是b端在互联网江湖看来,本质上都是基于"滴滴效应"。不过比较有趣的是,互联网大厂,美团、拼多多等企业纷纷开启直播,滴滴尚未有任何战略跟进。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直播能够成为成为因为疫情等不可抗力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之后,直播将成为一种b端的基础设施或者说基础能力。
比如,"滴滴效应"下,曾经被许多人质疑的"直播卖车"火了。汽车4s店直播卖车能火,实在有些令人意外,汽车作为典型的消费决策长周期商品,直播很难直接带来转化。
今年3月份,某国产汽车品牌首次以视频直播的形式举行了2020年新车的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吸引超过70万人观看直播,且直接获得了近7000条销售线索。
"直播已经成为了汽车销售员的一个必备技能,"豫北地区某标致4s店的销售经理张涛(化名)表示:"现在很少有人来店里看车,但每次直播都有两三百人在线观看,其中转为销售线索的其实没有几个。"
"其实倒不在于真正能卖出去多少,疫情对人心理的影响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估计半年内都很难恢复到往年的销售水平,只有尽力通过这样(直播卖车)去弥补。"张涛说。
"出圈"的直播被赋予更多商业意义
直播开始进入资本的视野是在2016年,这也年也被认为是直播社交元年。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后映客经过两轮融资,其估值一度达到7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