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则,划片招生,就近原则;其它学校不说,就说说第一个实验小学。
那么好,按照划片区域,我们画个圈,然后按照就近原则画几条线,一直被受争议的御景园,捷晖小区一线作为典型代表,离实验小学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几个小区,划片到直线距离1.5公里的凤凰小学算是就近还是就远?所谓的划片是根据什么画的圈?
目前从全国来看,划分学校施教区有四个原则:一是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二是根据行政区划,三是结合学校布局,四是考虑适龄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但不少家长对就近入学产生两大误解。
误解一:“就近入学”就是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就近入学”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离家最近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划分施教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学校的设计规模、施教区的适龄儿童数量、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布局等等),任何学校的“就近入学”均只能是相对就近,绝对不可能做到地理位置上的绝对就近。
误解二:以直线距离或者以学校为圆心画圆划分施教区
一些家长认为,学区划分应该以直线测量居住地与学校之间的空间距离来选择学校,或者以学校为圆心画圆的办法来划分施教区,这种看似很公平的方法可行吗?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纯数学的方法必然会出现施教区存在空白区域或重合区域,那么就会出现同一居民小区划入不同施教区的情形,同时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老百姓能认可的施教区划分也将是全盘否定,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行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们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如果按照直线划分或者圆心画圆的办法来划分施教区,住在一期的孩子和住在二期的孩子就被划进了不同的学校,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家长又会有意见。学区划分除了科学,还要兼顾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老百姓能认可的施教区。
(新罗区教育局于 2017-6-8 16: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