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工业园首期3.5平方公里核心区加快推进


挖掘机挥舞着巨臂,运土车来往穿梭……3月6日,记者走进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站在清江镇文昌村山上放眼望去,曾经一片荒芜的山丘,经过一年的推进,如今已是“一马平川”,这里将成为首期面积达3.5平方公里、以机械电子、现代医药、食品饮料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规划:“一园一主业”,三大板块组装打造现代工业集群
经开区巴州工业园位于巴州区清江镇,距中心城区17公里,毗邻巴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启动清江镇文昌村为核心的3.5平方公里区域,辖文昌、台山、杏垭、峰垭、塘坝、柏林6个行政村。
按照规划,巴州工业园围绕全市工业总体布局三大功能区,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立足现代中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引进培育具有关联性的企业,组装打造以制造业为主导,集中度高、竞争性强、分工明确的现代工业集群。目前首期启动的是以文昌村为核心的3.5平方公里工业园,按规划红线5500亩。以机械电子、现代医药、食品饮料三大板块划分:以巴达高速桥至台山村五组占地2000亩为机械电子区,以文昌小学周边、峰垭村4个组占地1200亩为现代医药生产区,以杏垭村跃进水库四周占地800亩为食品饮料加工区。
据园区管委会主任李伟芳介绍,巴州工业园作为单一性工业产业园区,不采取“产城一体”建设规模,而是按照“特色鲜明、聚集发展、产业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态型工业园区发展思路,依托清江场镇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商务居住等功能,满足园区发展需要。
机制:“六统一”、两独立”让飞地经济“飞”起来
巴州工业园是我市实践飞地经济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工业园区之一。如何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让飞地经济真正腾飞起来?“六统一”、“两独立”的建管机制解决了这个难题。
统一规划。园区必须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经开区控制性详规,由经开区统一编制园区的总归、详规、控规并承担费用,巴州区参与整个规划编制工作,园区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环境打造等与经开区风格风貌保持一致。统一功能配置。园区外的公共服务设施由经开区按规划实施并承担费用;园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由巴州区按规划实施并承担费用,园区内外公共服务配置做到无缝衔接,资源共享。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外主干管网铺设和主干道建设均由经开区负责,园内由巴州区负责。统一政策标准。巴州区工业园在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园区建设标准等方面与巴中经开区保持一致。统一社会管理。在户籍、治安、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信访维稳等社会管理方面与经开区保持一致。统一产业定位。巴州工业园与经开区在园区产业定位上坚持统筹协调、错位发展的原则,围绕市工业总体布局,走特色化、个性化、新型化发展道路。
“两独立”指成立巴中经济开发区巴州工业园管委会,由巴州区负责管理,工业园实行独立运行;园区财务实行独立核算,园区内落户企业在巴州区注册,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经济、税收等数据统计和考核指标由巴州区负责汇总,成果归巴州区享有。
建设:一年框架初成,大步迈向“基本建成”目标
“一年框架初成,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大见成效”是巴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去年底,框架初步建成;到2015年底,完成核心区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入驻企业50家以上,实现总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到2017年底,建成9平方公里产业集群明晰的工业园区,实现入驻企业100余家,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利税20亿元。
从去年开工建设至今,经过一年的建设,园区框架已经初步呈现。李伟芳介绍,目前在道路建设方面,已完成圆包山约170万立方米土石方开挖及回填任务,完成省道S202线至高速桥1.94公里路基土建工程、产业大道表土清理;完成10万平方米安置还房施工图设计、安置还房区域内土地平整,完成施工项目部、拌料站、施工便道、用电等建设;完成园区临时用电及生产生活用电规划设计、工业大道、产业大道区域内原高压线路迁改工程,完成园区主干线路架设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工业大道、产业大道、安置还房区域内300余户农户房屋拆迁工作,搬迁坟墓905座,兑现拆迁安置、地上附着物补偿费3300余万元。(本报记者李俊如)

鼎力支持巴中发展

支持 希望巴中尽快走出外出务工人员大市的称号

先把路修好吧,

5年后全部是房地产。。。

说的与做的不一致吧?

速度有点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