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辽构”系遗存的辽代木构建筑,分别为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大同善化寺大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河北高碑店开善寺大殿、天津蓟州区独乐寺观音阁、独乐寺山门及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
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称“大同古雁门也,北魏时号为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九十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为辽金二代陪都,称西京者前后二百余年,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两二寺,驰名遐迩”。
华严寺在大同古城西南隅,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在当时为皇家寺院。辽时佛教华严宗盛行,此寺即以华严命名,足见当时之盛。与契丹习俗一致,华严寺坐西朝东,与通常所见坐南朝北不同。寺分上下两院,上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分列两侧。
普光明殿因供奉毗卢遮那佛(光明普照之意)而得名,重檐歇山顶,前后抱厦,与正定隆兴寺摩尼店相仿,为后建也。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金天眷八年重建,保存着辽代风貌。现大殿面阔九间、深五间,建在4米高的月台之上,单檐庑殿顶,出檐深远。主脊上的鸱吻高达4.5米,为我国最大的琉璃鸱吻,其中一个为金代原作。
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主殿,薄伽乃世尊梵名,教藏乃藏经之意,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藏经阁。薄伽教藏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面阔无间、深四间,单檐九脊顶,屋顶坡度平缓、两山出际颇远,典型辽代风格。殿内有31尊辽代彩塑,为辽塑精品。环殿依墙而建的重楼式壁藏38间及后壁天宫楼阁五间,雕刻精美、巧夺天工,为海内孤品。殿前有辽代经幢一通。
薄伽教藏殿后边的木构宝塔乃依照《辽史》重新修建,旋梯可以登临,下有地宫,然此塔颇新,且外形酷似楼阁,少了几分佛塔古朴。
南無阿彌陀佛
是唯一,不是之一!
wonderful
香火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