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古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全镇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以颍上县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特对《颍上县古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进行修改(以下简称本规划)。特此公示。具体公示内容见附件。研学营地设计的相关内容,可以到万景文旅规划公司仔细了解!
附件:古城总规 公示.doc
颍上县古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
(2019修改)公示
为实现古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全镇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以颍上县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特对《颍上县古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进行修改(以下简称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
2019年——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古城镇所辖的行政区域,面积57.2平方公里。
划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至压煤区范围线和规划镇区北侧边界线,东至铁路专用线,西、南均至古城镇行政边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23.2平方公里。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1、城乡产业一体化规划
(1)发展战略
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商贸兴镇、规模经济、外向发展三大战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努力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抓住煤矿开采带动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加工业、服务业,形成工业集聚区、居住区等2大功能区,建设特色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
紧紧抓住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培育中心城镇,实行倾斜投资政策,加强中心城镇的建设。积极实施“三集中”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即“人口向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区集中,农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导向,引导人口、企业向中心城镇积聚,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积聚和辐射功能,通过走实体化、企业化、商业化的路子,促进全镇的经济发展。
优化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生产、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果林种植等经济型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不断提高多种经营能力,增加农业的产出效益,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建立基地化、规模化农业园区。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工矿带动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基础上,加强第二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努力发展专业市场、交通等服务业。
深化对市场竞争新趋势的认识,确立市场导向、勇于竞争、培植优势的思想,扩大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创建地方特色经济,提高经济的规模水平和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逐步完善镇村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促进镇域的协调发展,走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2)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古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城乡经济发展联动机制,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
第一产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强综合农业整体竞争力。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无公害农业种植以及绿色蔬菜种植等,体现地区农业特色;
第二产业
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煤矸石建材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土地资源。
依托颍上县重点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机遇,建设以纺织、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强力推进“调转促”工作落实。明确建设富有颍上特色的现代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和共性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为颍上县经济总量快速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建好现代产业园区奠定基础。
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打造矿区生活服务基地,培育区域性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地,巩固和加强区域性商业贸易流通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