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境内土地肥沃,风景秀美,拥有美丽的传说人物—吕洞宾 ,是一块物产丰富的福地,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诞生于芮城并在此修炼得道。背靠中条山,南面黄河水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芮城人独特的民风和生活。”
吕洞宾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他的百字碑,以一百个字概括了个人养生的入门到成就的阶梯。他告诉人们,生活中我们固然要待人接物,工作学习,但内心不可执着贪恋,保持这种心态,自然而然就会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熟读日久会意。
吕祖像 位于县城
【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评】正气浩然,则身体得力。忘言止灭,截断有为,逆常情(常人惯于为)而能不为。动静之间,平衡把握,可知相对诸法之机关。既持朴素觉性,又能应物恰好,此巧妙无漏慧也。常不迷于外,则精华澄清于心灵。一念净意配命根,色空一如做新人。阴阳相对,反复磨练,精益求精,一点灵光耀大千。妙手在握如意珠,世出世间任遨游。喧嚣尘寰叹寂寞,于无声处听惊雷。纯阳百字碑,婆心何悲切。
吕洞宾其人其事
吕洞宾(798~?)名岩,字洞宾,出家学道后号纯阳子,或称回道人;民间称其为吕真人、吕祖,列为。八仙”之一。传为唐河中府永乐县(故城在芮城县原永乐镇)招贤里水竹墟人氏。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已时生。其祖父吕渭,官礼部侍郎,生四子,名吕温、吕恭、吕俭、吕让,吕让官海州剌史,为洞宾之父。洞宾生于仕宦之家,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武宗会昌中(841~846)考进士未中,直至懿宗咸通中(860~874)始考取进士。时年已64岁,两调县令,值黄巢起义,遂弃官移家于终南山,自己到处游历。游华山,遇隐士钟离权,得其传导,遂摒弃人间富贵而修仙学道。其游踪遍及江河南北,曾结茅于庐山等处,后又到中条山九峰(今芮城县大王镇西尧村北后山)潜修,出没隐显,不知所终。因他在游历中曾用医术为人治病解危,民间传有不少佳话,经道教扩张宣传,被涂上神秘色彩,遂使洞宾成为神‘仙中人。据碑载:游历中每有题咏,常自称“回道人”,著有诗词歌诀数万言。检《全唐诗》中亦有洞宾诗多首,或系伪托,待考。金元之间,全真教大兴,崇奉吕洞宾为祖师,遂使吕祖庙、纯阳宫遍及南北各地。原永乐镇传系洞宾故里,被全真教视为祖庭之一。元初将吕公祠观扩建为规模宏大的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宫中纯阳殿壁画为《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即描绘吕氏作为神仙中人的一些“事迹”。传为吕氏著作的有《青山堂易说》、《指玄篇秘、注>>、《太乙金华宗旨》、《金丹献>>、《纯阳真人浑成集》、《蹄文集》等,疑属道教徒伪托。
又传:吕洞宾本姓李,名琼,字伯玉,号纯阳,唐永乐人。曾出任浔阳县令。因其夫妻两口隐于名山古洞,相敬如宾,遂以“吕洞宾”为已名,亦自称回道人或吕道人,然皆不离两“口”字,后以“吕洞宾”之名传之后世(见《文汇报》1984.12.2)
按:《唐才子传》存《吕岩传》,今人周祖撰、贾晋华校笺认为:本书为元人著述,吕之传记系杂采宋元人之笔记、诗话、小说、戏剧等有关资料而成。而吕之传说皆出宋元人之编造附会。《宋史》卷457《陈搏传》云:“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搏斋中,人威异之。”按《宋史》成书于元末至正年间。已云:。本朝国史称:关中逸人吕洞宾……。”可知《宋史?陈搏传》采自北宋仁宗以后之人所修国史,而国史之资料亦采自宋初人之笔记《雅言杂载》及《雅言系述》等。自南宋后,全真教大兴,吕之传说更盛,不烦尽记。《全唐诗》录吕诗4卷、词30首,其《补遗》及《续补遗》共46首。其出处:一为传为吕著之《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吕帝诗集》等书,二为宋以后诗话、笔记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47已考辨《金丹诗诀》之妄,余诗亦多载宋人事,全出宋元人之附会,《全唐诗》不当收。
山西大学李裕民教授有《吕洞宾考辨》一文,考之甚详(见《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l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