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必读!利润下滑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导语:在之前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4s店如何开展业务,如何管理的方法。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会令4s店管理者谈虎色变的问题——导致4s店利润下滑的原因。
导致4s店利润下滑的三大原因
一、只知道从线上营销平台引流,却不重视自我信息化建设
这一幕和其他传统行业何其相似!很多汽车经销商都忽略了自我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注重平台构建和线上推广,更不注重信息化数据积累,将大好资源拱手让给垂直平台。
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网站、新媒体等的建设,还包括内部的信息数据共享、积累,并从中去挖掘价值。现在普遍的情况是数据之间彼此不通,很多企业甚至在使用三四套系统,不仅造成大量成本浪费,还容易混淆决策者判断,试问,这样的工具,怎么可能从中发掘出更多价值?能把数据输入到其中已经不错了。正面的例子,从第三方或者新媒体引流来的潜客,应该是能够体现在4s店的销售系统中,而销售系统的数据又能被集团后台汇总分析,并以直观的数据图表形式呈现。
二、以销量为核心,忽视运营管理工作
从引进4s销售体系以来,中国的汽车经销商一直处于主机厂的“洗脑式”教育中,将销量当成重中之重,甚至出现较多经销商只知道卖车,忽略了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建设工作,在以“销量为王”的“指导精神”引导下,常常做出违背商业本质的决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主机厂的“傀儡木偶”,最终丧失独立意识,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优化经营管理,从而错失大量利润发掘机会,更别提推广自身品牌。
三、将老车的售后业务拱手让给汽修店
有机构统计:中国平均车龄为4年左右,预计在2020 年平均车龄有望达 5 年,近一半的汽车车龄集中在 7-10年,维修保养费用将大幅提高,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
根据某汽车媒体不完全统计:
车龄1-2年,91%的车主会选择在4s店对汽车进行维修保养;
车龄3-4年,91%下降到84%;
车龄5-7年,比率继续下跌,变成74%;
车龄8-10年,只有66%的车主继续选择在4s店维修保养。
随着后市场的兴起,大量专修店、维修厂仿佛雨后春笋,而目前国内4s店服务体系存在较多缺口,从而导致客户大量流失。随着消费升级,客户越来越渴望经销商的服务升级,乃至个性化服务,但目前大部分4s店的管理资源集中向新车销售倾斜,并不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随着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充,竞争对手断加入,整个车后市场必将更加惨烈。
针对影响4s店利润收入的根本原因,我们提供一些快速补救的办法,共六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严格按照消保法的条款来执行,不欺诈,不乱收费,忠诚服务于消费者。
2.让客户体验到方便快捷的保养维修,提高售后人员的专业程度与工作效率。
3.经营好的4s店为什么能够吸引消费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认为那里的服务“实在,钱花的值”。比如换“三滤”,如果发现使用中有问题,店里通常会很爽快的重新更换,很少有“质疑的声音”,让客户不担心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质量的可靠性。
4.用汽车三包法规的条款来标定汽车售后服务标准,这是得到厂家和消费者一致认可的公平公正的售后服务标准。简单、透明,消费者最容易接受。
5.用套餐模式来确定售后服务收费标准,套餐的设计目的是延长客户在这家店服务的周期,而不是多设计收费项目。
6.将4s店积分进行等级或系数管理,比如按保养周期主动完成的售后服务积分要比被动的服务高,或者保险理赔车辆维修的积分要高于车辆养护的积分。
老杨总结:虽然新车销售的利润再降低,但后续的金融、保险以及售后业务都是围绕新车售卖做的,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卖车不赚钱,并不是4s店的真实声音,真正让经销商头疼的问题集中在客源,没有一定的到店量做基础,生意很难做好。探究原因,有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回避,许多4s店缺乏科学高效的商家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统计分析、会员体系建立以及线上业务开展来说,依旧显得缺乏建树,所以面于4s店长远发展来看,需要从整体管理和软件后台升级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