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打造景美洁净人和崇德之城

核心提示
德庆自去年获评“省卫生县城”以来,便马不停蹄着手“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德庆县的改变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不夸张。从看得见的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得到不断地改善,到看不见的健康理念卫生意识深入人心,这座有着“龙母文化”古韵的崇德之城,也渐渐刻上了“景美洁净”“健康新城”的印记,而群众也享受到了创卫带来的健康生活。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建设美丽幸福德庆
城市品位大提升:
群众迎来舒适的环境和方便的出行条件
谈起升级后的莲花公园,德庆县城东社区的工作人员潘小姐脸上都挂着笑容,“社区周边的居民最近和我们聊天,都会提起莲花公园的好。公园变得更加通风透气,蚊虫也减少,垃圾有专门的分类,汽车停放有序。”越来越多人满意莲花公园的升级改造,均在休闲时间选择到公园里游玩。
县城莲花公园一角。
莲花公园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善,是德庆县借着创国家卫生县城和创省级县级文明城市的契机,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一个缩影。今年,德庆县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发力整治“六乱”,巩固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德庆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升级市政惠民设施,德庆县还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建密封排污渠6.5公里,全部设置具有“五防”功能的沉沙井;修整、铺设人行道2万多平方米,增设人行盲道6.2公里,硬底化道路2.5万平方米。县城道路硬底化率达97.3%,下水道密封覆盖率达96.5%,绿化率达40.3%,实现了路面硬化、街道亮化、环境绿化、卫生净化。
德庆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与此同时,强化综合执法,县交通、交警、城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大力开展“六乱”整治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拆除乱搭建、违规广告牌500多处,取缔占道经营摊档200多户。引导流动摊档入室定点经营,在县城东区和中区核心地带兴建了农副产品疏导区、竹篙粉一条街和龙兴夜宵城,引导流动摊档入室定点规范经营。合理施划停车位,在主次街道设置小车位3170个,摩托车位8607个。
在城市环境不断提升,整治“六乱”成效显著之时,德庆的防制病媒生物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近三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对县城公共外环境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全面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地,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大幅下降,经委托肇庆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第三方监测,县城“四害”密度均达到国家c级标准。
人居环境大改善:
崇德之城打造环保生态新县城
莲花公园等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地完善,便利了市民的出行和丰富了日常的文体生活,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变化带来的成果。在提升城市环境功能的同时,德庆县还更加注重环卫和保洁。在提升城市环境功能的同时,德庆县还更加注重环卫和保洁,从农贸市场到城乡垃圾处理,环境整洁,机制完善,做到让百姓安心放心。
德庆引导流动摊档入室定点规范经营。
在德庆县城的旺角农贸市场里,你会发现,农贸市场的卫生并不逊色于一般的大型超市,熟食摊位用玻璃隔离、禽鸟区实行功能分区,确保人畜分离、市场排水实现“五防功能”、蔬果区实行“门前三包”……这里,没有污水横流、蚊虫遍地、乱摆乱卖,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据市场负责人介绍,“卫生部门要求我们农贸市场实行每天一大扫、每星期一清洗和持续流动保洁的工作机制,除了我这一家,德庆县城的另外四家农贸市场都是这样的按照这种要求去做。”他表示,卫生环境改善了,群众在购买时便会更放心,多买点,商户也多赚钱,可谓是商户和市民的双赢。
不仅在农贸市场上做好环卫工作,德庆还以环保概念为核心,做好各项环卫工作。近年来,德庆县先后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1座,垃圾中转站5座,购置密封式环卫运输车辆12辆、小型电动车40台、人力垃圾车200多台,主要街道按单边30—50米1个标准设置果皮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专业公司进行城区环卫保洁,有专业保洁人员210多人,临聘保洁人员100人,实行“重点路段17小时保洁、内街小巷12小时保洁”的工作机制。
县城保洁转运站(东南片区)
对于公共场所卫生和生活饮用水管理,德庆更是以100%作为工作标准。坚持“规范引导、以点带面、扶优罚劣、集中整治”原则,推进发廊、旅业、自来水厂等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据统计,城区192间公共场所单位和门店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实行量化分级管理,从业人员体检率、卫生知识培训率均达100%;自来水厂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水质达标,普及率为100%,西湾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ⅱ类水质。近三年来,该县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德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的卫生整治工作上,德庆也是下足功夫。各村(社区)均有固定的卫生宣传栏,各自然村均制订了卫生管理制度,聘请专职保洁员,室内外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及“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效落实,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开展文明卫生评比活动比例达100%,省卫生村占镇辖村比例达73.6%,其中27个城中村全部建成省卫生村。
健康观念大增强:
宣传氛围浓 市民获益良多
德庆县城南社区公共服务站内挂着一个牌,上面用卡通漫画的方式,画着“三个一”:每年一个“爱国卫生月”、每月一次环境卫生整治、每周一次大扫除,而牌子的旁边也有一个日常表,写着每周大扫除的时间以及每月社区宣传的健康活动主题。“我们社区每一季度都有医院或者卫计部门来进行义诊和卫生知识科普,这个月9号,德庆县慢性病防治站才刚在我们社区举办了一次大型的义诊活动。”社区的负责人苏树梅向记者介绍道。德庆县在推进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时,立足群众角度,加强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争做创卫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德庆开展“六乱”整治大家谈、食品安全大家谈等创文创卫社区论坛活动。
在德庆的各个社区内,卫生健康的小科普活动不断地举行,而在县城内也举办大型特色的活动,覆盖更大的范围,面向更多的人群,从而来加强教育宣传活动。近年来,德庆县组织开展“创文创卫进社区”、“西江明珠,我心飞扬”创文创卫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推动创卫宣传走进社区、紧贴群众,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今年以来,共举办创文创卫大家谈社区论坛5次,1000多名党员带头进社区开展入户宣传。
莲花公园 健康卫生科普长廊
创卫的知识还在县城的每一处影响着居民群众,以良好的氛围增强群众的健康卫生观念。在城区出入口、主干道、广场公园及人流密集地共设置22块大型公益广告牌、500多支宣传灯柱灯箱,在机关单位、社区公园、背街小巷、商场超市、公交站点、景区景点等分别设置创卫宣传栏;编印派发创卫倡议书近5万份、创卫小册子2万多册;依托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创卫宣传。
此外,德庆县还设立县健康教育所,依托社区、学校、卫生室等载体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广大群众卫生健康意识。加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全县中小学校100%开设健康教育课,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公共场所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卫生知识讲座、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经测评,学生、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分别达93%和83%,学生、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分别达85%和74%。
管理模式大创新:
让创卫措施成为长远建设
走进德庆县城,可以看到,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更加整洁亮丽、更有品位。走访群众,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卫生意识不断地提高,讲文明、讲卫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德庆引导广大群众争做创卫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德庆县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过程中,创新管理模式,做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据了解,德庆县在全面实施创卫网络化管理的工作中,将县城划分为22个片区共126个创卫网格。建立县领导挂点片区、县直单位挂点网格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目标“五包”制(包环境卫生、包“六乱”整治、包宣传氛围营造、包创文创卫知识宣传普及、包卫生基础设施“小修小补”),形成网格化推进工作格局。
德庆志愿者服务队上街打扫卫生,为创卫助力添彩。
在推进创卫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工作重要性意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卫计、住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组建了综合协调和技术指导组、市政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组等6个专责小组,分别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强力推进创卫工作。落实工作保障,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对创建工作予以倾斜支持,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创卫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德庆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元在朝阳中心市场现场督导办公
德庆县提升卫生管理过程中,更是注重不断地更新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定期的自我检查。在抓培训学习上,德庆县举办了卫生协管员、食品安全及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题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在抓督查督导上,该县领导定期深入现场督导办公,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县人大、政协、纪委以及县两办督查室、县创卫办等依照职责开展专项视察、明查暗访、督查督导,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邀请省市爱卫领导和专家多次前来指导,增强创建实效。
德庆县将以创卫取得的成果为新起点,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德庆!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特约记者 龙许 通讯员李均阳 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