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月之前让国内咖啡市场上的王者——星巴克牵手外卖,这是瑞幸咖啡这个搅局者一手促成的话,那么它自己联姻腾讯,则是事成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
昨天,瑞幸咖啡与腾讯在深圳腾讯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广、普及微信支付,深度探索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营销,共建国内咖啡“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至此,国内咖啡市场上的两个明星玩家都找到了各自的战略阵营,星巴克找到了阿里这个科技巨头,瑞幸咖啡与企鹅帝国走上了联姻道路。不管四者中的哪两个关联方,咖啡零售市场上的拉锯战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其实这次的合作也不算突如其来,早在今年的4月,瑞幸咖啡就在腾讯总部开了一家快闪店,除此之外,瑞幸咖啡持续了大半年的广告轰炸,这也让它成了朋友圈的明星广告产品(如果你的朋友圈还没有收到过小蓝杯的广告,那么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刷着一个假朋友圈了)。
但这都不是关键,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上月星巴克牵手阿里,这一下让让所有的玩家都有点措手不及,从巨头对标的角度来说,目前唯一和阿里齐名的腾讯,也必须在国内找寻一个咖啡玩家来对标阿里了。
瑞幸咖啡如何脱颖而出,走入腾讯心中的。
相比于星巴克,创立于去年下半年的瑞幸咖啡实在显得太年轻,反过来又突出了它的发展之快。不管是新店扩张速度,还是披着外卖衣服的咖啡新品牌,“快”成了这个咖啡新品牌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成就了它在国内咖啡市场上的地位。
星巴克在国内市场驰骋20是年,目前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在3000家左右,稳坐国内咖啡市场的头把交椅。而自今年年初上线的瑞幸咖啡,截至9月3日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它已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了1003家店铺,且全部都为直营店。可以说它用半年多的时间走完了星巴克二十年三分之一的路。且有媒体宣称瑞幸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了星巴克。
这就是成立不到一年的瑞幸速度,用对标老大的决心让自己坐上了老二的位置。
而这样成长的瑞幸似乎也符合腾讯合作、投资、做产品的逻辑,采用完全革新化的方式来打造产品,微信如此、qq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对瑞幸来说似乎自己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腾讯也是它目前最好的合作伙伴。
只是咖啡这个并不算显眼测产品为何突然会站在巨头主要的牌桌上之上。
不管是阿里与星巴克的合作,还是瑞幸与腾讯的合作,咖啡品牌们都在强调一件事,就是利用科技来赋能门店,然后达到拓宽零售场景,实现精细化的运营,以求为每位顾客做到最为完善的服务,产生更大的价值。
那么,巨头在这件事上撕如何考虑的呢?
从去年到今年,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两者都在新零售额版图上跑马圈地,大举投资,腾讯也由此的了一个名号——“没有梦想的公司”,但效果如何呢?无论是入股、吞并,亦或相对浅层次的合作。再或者说直接自己亲自上手。巨头的手段遍布了零售产业链的上下游。现在看来,效果并不算理想,巨额资本的扶持并没有产生对应的市场反应力。
以阿里盒马鲜生来说,它可以说是阿里巨资下的头号新零售棋子,但就目前而言,它依然是痛点满满。
商品价格奇高,大大缩小了自己的顾客群体。
据多位盒马的顾客反应,它们对于盒马的态度只是去尝鲜,因为商品价格较高,而并没有将其拉入到自己日常生活的消费领地,所以,盒马目前远没有扮演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会的刚需品。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让大多数的合作玩家望而却步。
虽说大润发。永辉超市这些传统零售商与巨头的合作已经很长时间了,但目前合作双方能触及到的也只是在支付的层面,更深层面的合作更是遥遥无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想要真正实现新零售的场景,零售店改造的成本太大,它们无法承受。更为关键的是,在消费的需求的端,消费者新零售的消费习惯还没有被养成。所以应用的场景也不会太大。
而在另一方面的无人超市、小区便利店,目前因技术的原因,更是处在探索的阶段,走上市场主流的位置还很远。
因此。新零售的大玩家们现在急需一个样板间,来消费者展示。咖啡能成为样板间的原因是,它也是零售场景中相对业态丰富的一种零售品,这是建立的基础。相对简单的是,它相比于其它业态,咖啡单品品类较少、且品牌较为统一。这是打造样板的优势。关键是,它不仅有店内购物场景,还有外卖场景,这可以说它结合了市场上无人配送和无人超市这两个新零售的科技热点。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