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禁止城区沿街店铺噪声污染的通告》精神如何真正落地,也就是宁静的生活、购物环境从何而来呢?
从商家道德自律而来。尽管有“酒香也要勤吆喝”的说法,但“吆喝”也得守法守规,音量超标是违法行为,也是干扰市民生活、工作的不道德行为,诚信、守法商家当力避用此“下三滥”手段招揽生意。何况还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之道,沿街商铺地理位置优越,顾客来来往往,只要你经营的商品是“酒香”级的,就是把分贝降下来,甚至是不设“喇叭”,也一样能吸引到顾客前来消费。
从相关部门监管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从随机测试的15家商铺音量全部超标来看,相关部门在整治沿街商铺“大喇叭”上,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加强对噪音问题的日常管理,并加快出台长效管理规定。如对多次警告不改者,给予罚款甚至取消营业执照等处罚。
从顾客理性消费而来。实话说,以高分贝的“大喇叭”吸引顾客,这招用得并不高明。但不可否认,总有一部分顾客存在着喜欢凑热闹、看闹热场的心理,这也是沿街商铺违法使用高音喇叭的动力所在。然而,声贝越高的商家,心中越没有守法意识,由此推理,其卖出的商品就越有可能存在瑕疵甚至有可能是伪劣商品。消费者对此应多长一个心眼,在这纷纷扰扰的购物环境中练就一双“慧眼”,将各种花招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