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袍中路南延的好消息.


关于袍中路南延的好消息..明年开始动工啦!让附近居民想拆的失望了哦 沿江造路.少拆居民房.强力要求东湖镇政府造路对附近居民影响进行规划,妥善安排!

请问楼主,哪来的消息啊?求消息来源和沿江示意图。

这是未来5年规划里讲到过的,晚报上有,给你们看下
市区交通治堵五年专项建设规划(讨论稿)日前出台,未来5年市区交通的硬件和软件将发生重大变化。
到2017年,市区机动车将达到30万辆
目前市区交通拥堵的主要表现为早晚高峰期间和雨雪天,特别是周一的早高峰和周五的晚高峰,拥堵节点主要集中在桥梁、医院、学校、市场、商场、公交站点、车站出入口等区域。
引发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急剧增长的市区机动车保有量,2008年市区还只有6万辆,到现在已经有13.6万辆,5年增加了1.2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5年后的2017年,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23万辆,加上绍兴县在市区的车辆,市区机动车将达到30万辆。二是目前市区的硬件现状,道路普遍不宽,“丁”字路较多(绍兴人俗称“断头路”),左转弯和直行车辆的冲突降低了通行能力。另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严重,随意停车、逆向行驶、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也不少,而电动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数量众多,这些都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五大措施“治本”
由于绍兴老城区延续着千年古城的路网格局,难以适应机动车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过于集中,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实施总体规划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市区规划通过5年的努力,疏解位于老城区的医疗、教育、办公、会展等设施,从而引导老城区居住人口向镜湖、袍江、柯桥片区迁移。
在优化医疗设施方面,老城区保留市中医院、绍兴第二医院,搬迁市第六医院至城南,进一步完善袍江、镜湖的各级医疗设施,减少老城区的向心交通需求。
优化教育设施方面,目前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北海小学、元培中学都设有分校,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缓解了老城区相对集中的局面,规划进一步在镜湖和袍江布置新的中小学教育设施,并建议配备优质教育资源,同时缩小老城区中小学的招生规模。
在优化办公设施布局方面,今后5年以行政中心外迁为契机,将老城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迁,弱化老城区的办公功能,引导就业岗位向外分散。
优化文体设施方面,在镜湖核心区形成市级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奥体中心等设施,引导量大、迅猛的交通需求向外分布。
引导老城区居住人口的疏散,通过镜湖核心区、袍江两湖区域、柯桥大小坂湖区域的高效优质建设,形成新的居住空间。
一大批路网要贯通
未来5年是机动车迅猛增长的5年,同时也是我市路网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中心城区将有一大批项目将新建或扩建,包括扩建城市道路、优化节点、提升城市公交、完善慢行系统、增加停车设施等。
在新扩建城市道路中,将实施“建高速”“畅环路”“通干路”“理支网”四大措施。建设杭绍台高速公路绍兴中心城市段,分流过境交通,启动杭绍台高速接杭金衢高速段;完善二环线和续建三环线,包括实施二环北路拓宽(已启动),实施二环西路拓宽,规划越兴路-银洲路-印山路-规划杨绍线-湖安线-柯袍线组成的三环线,全长72公里。
在贯通主干道方面,连接镜湖、柯桥、袍江、越城片区的多条主干道在5年内将贯通,如贯通袍中路(洋江路至二环北路)、绿云路(公铁立交至柯袍线)、凤林路东延(中兴大道至越东路),洋江路西延(东浦镇至镜水路)、兴越路(双渎路至绿云路)、104国道皋埠段提升改造(大帝山立交至越兴路)。另外,越城、柯桥、袍江、镜湖的片区内有多条道路将贯通。
交通管理提升智能化
硬件设施的改善是交通治堵的重要“硬件”,而交通管理的提升则是重要的“软件”。在未来的5年,我市交通管理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根据市公安局的五年行动计划,今后我市将以科技建设为依托,提高我市整体的交通智能化水平。到2013年,完成交通综合信息系统,集成指挥调度等5大平台、232套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到2014年全面建成“一个中心、三个组团”的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量采集诱导发布、交通信息服务等集成系统;2015年实现市区和各县市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全覆盖。
另外,交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市民交通素质的提升,我市将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提升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如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抵制酒后驾驶等。在今冬明春,我市将开展一场交通治堵的大整治,重点包括车辆整治、对违法行为的严管等。

不是很看好哦 绍兴市政府2000年 就有这样的规划 现在怎么样 大家都看到了 袍江出了那么多的力 现在交通还是那么破烂

听说图纸已经在镇里,具体怎么拆还有待确定,原则是少拆居民房,走河边。

在优化办公设施布局方面,今后5年以行政中心外迁为契机,将老城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迁,弱化老城区的办公功能,引导就业岗位向外分散
-----------------------
这些猿类只不过又在镜湖多占多用而已,丝毫没有减少资源的消耗,他们天天进城出城,更加加重人民负担,除非让老的办公楼拆光,让他们家搬到新地点

洋江村这段快造完了

“沿江”是什么意思?在牌后江上造桥,还是在江的东岸造?

看来袍中路延伸接迪荡,和凤林东路延伸工程确实是绍兴2013年最最重要的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啊,请市政府接纳民意。别再把有限的钱再投到种了又种的绍三线提升工程,推了又推的市区螺蛳壳内做道场的重复工程了,绍兴这样的重复建设实在太多了,本来省管县,地级市已经没多少财政收入了。希望尊重民意,还客运中心附近顺畅交通,多建路。
顺便表扬一个:绍兴市规划局的遮阳亭拆和留的民意调查很符合实际,也是绍兴的一大探索,值得提倡,该表扬。
顺便让纪委查下: 负责绍三线绿化提升工程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负责人。 还有那个装了没实际使用做摆设的电子公交牌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
人民是看在眼里的,看你们横行到几时???这点小伎俩人民都是知道的。别逼人民上访,

有能上图的吗?

楼上说的这些都明白的,但是绍兴要真正成了大中城市组团融合比单纯的东一块西一块的卖地来的更为重要,你想想看好了,滨海新城再怎么发展,如果袍江这边跟不上,绍兴永远是小城市,在全国都在建设大城市,提高城市/镇化率的今天,适当的摊大饼式的建设城市很重要,到时候土地也卖的出去了,也增殖了,我的意思是也带动了其他地块包括镜湖的土地收益和城市化进程.

还造不造了

怎么没有主要路口立体化,太多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