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韩国LG化学又来中国建厂了,是继续赔钱,还是浑水摸鱼呢?

7月17日下午,韩国lg化学与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就lg化学电池项目落户滨江举行签约仪式。据悉,lg公司计划到2023年为该项目投资约20亿美元,新厂将于10月份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开始投产。
其实,这并不是韩国lg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座电池工厂,早在2015年10月lg在南京栖霞区的第一座电池工厂就已经竣工,2016年进入投产。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lg并没有收获预想的市场份额,相反还被中国品牌宁德时代、比亚迪顺利超越。在中国并没有尝到甜头的lg怎么又要在中国建厂了呢?
《锂电池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锂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62.35gwh,而前十企业均来自中日韩三个国家,合计为49.88gwh,占比达到80%。
全球锂电市场的前世今生:起源于日本,由韩国发扬光大,却正在中国化
远在1991年,日本索尼率先定义了18650圆柱形锂电池,正式开启了锂电池大规模商用的篇章,其后三洋、松下等巨头涌现,统治着全球锂电市场,后来松下收购三洋,成为锂电行业的巨无霸。在消费锂电池和车载动力电池双面发力的松下,至今仍是锂电行业销售额最高的公司。
但日本的先发优势并未使他们一骑绝尘,韩国引进锂电技术后,以三星、lg为代表的企业利用财团优势和国家支持,快速扩规模、上产能、压价格、抢市场,迅速进入中国、欧洲、北美等市场,是锂电全球化的推广者。
然而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自然也没有坐以待毙。比亚迪与atl先后崛起,带领中国力量在全球消费锂电市场拿下大量份额。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随之突飞猛进。2016年全球锂电企业销售额十强,中国公司占据六席。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的宁德时代,苦练内功之后,更是上演了增长奇迹,2017年出货量跃至全球第一。全球锂电市场正在悄然走向中国化。
韩国lg公司锂电池的全球布局
韩国lg本身是一家化学品公司,本身具有大量化工产品和化学品的产品线,累积了制作化学制品和化学材料的大量经验。从单一电池产品来看,lg在全球的布局,除了本次落地南京滨江新区的南京工厂外,已经有四个动力电池工厂,分别是韩国吴仓工厂(2011年)、美国霍兰德工厂(2012年)、中国南京电池工厂(2015年)和波兰弗罗茨瓦夫工厂(2017),而其研发和工程机构则开在了各个整车企业的边上,美国密歇根、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和韩国本部。
lg再在中国建厂目的为何?
从lg各个区域工厂的运营情况来看,中国南京工厂的营收状况是最惨的一个。既然已经这样惨,为何还要继续投入重金,继续赔钱吗?其实,lg在中国的失落源于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对新能源电车实行的补贴政策。2016年刚刚南京工厂投入量产不久的时候,lg本以为自己也能分到一杯羹的lg却被中国政府排除在了补贴项目之外。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lg电池的价格优势得不到体现,逐步失去中国客户。本想此时抢占中国市场的lg,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民族企业的不断崛起,并逐渐占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计划于2020年以后完全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日韩电池制造商再次迎来机会。各个汽车厂商都会提前为新车型的开发做好准备,来中国建厂当然要提前,lg计划南京二厂于2019年10月正式进入投产,此时时机正好。
lg中国建厂优势何在?
电池的成本主要来自材料的采购,lg在资源端独具优势:lg不仅是硫酸镍供应商kemco公司的股东,而且参与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 minerals在韩国建造锂加工厂。这将使lg获得稳定而优惠的电池原材料。lg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布局输在价格,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成竹在胸!面对lg般强悍的对手,中国锂电企业在没有政府补贴的保护下,还能否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卫士蓝高端猎头认为,对于中国锂电企业,在保证先进技术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持续供货量和成本的平衡点,将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一环。在外部没有大量输血的条件下,如何在未来的市场和技术变化条件下活得更好,是中国电池企业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为关注中高端人才的高端猎头,卫士蓝希望中国动力电池相关的中高端人才,尤其是上海、南京附近的人才注意啦!lg此次南京再建工厂扩大产能的同时,必然会吸纳一大批中国当地电池相关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端人才。在这里提醒相关人士,如有想法,不妨提前做好准备,早早联系猎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