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承钢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滕海波:指尖下舞动千军万“码”

“哒哒……哒哒……”滕海波正襟危坐,手指在键盘上跳动,没几个来回,一串串的代码就在电脑屏幕上排起了队。
10多年来, 他每天都在和代码打交道,指挥着这些代码为工人们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快捷与便利,更为企业创造了几百万元的效益,殊不知这风光的背后,有着难以称量的心血与汗水。
01初出茅庐苦下功
2006年7月,滕海波大学毕业了,本来正打算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可就在领毕业证的前一天,竟然被车撞伤了腿,他只好按捺住一腔热血静心休养。于是,一年以后,这个迟到的职业生涯才正式开始,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了河钢承钢的一份子。
“我们接到了一个做调度日报的任务,可我们也没学过该怎么做,就买了几本书,大伙儿每天边学边研究。”初出茅庐的滕海波被分到了电工作业区负责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与维护,在那里,他第一次接到大任务,滕海波和几个同事丝毫不敢含糊,熬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完工了。
“别看敲几下键盘就能打出代码,可要想真正把那些代码摆弄好了,并不简单,有时候仅仅三五行代码,我就得研究一个多星期,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才能弄明白。”滕海波越发觉得自己需要不断地充电,于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思考、钻研、尝试。
02小荷终露尖尖角
从15寸的大本,到12寸小本,滕海波肩上的笔记本越来越轻便,头脑中的知识却越来越厚重,技术越来越精尖。
“这个系统开发出来后,里面的环境就像游戏里的一样,直观,容易被人接受,尤其是应用到教学中时,是很好的教学工具。”滕海波为记者演示着,在他的手中,一座2500左右立方米的高炉被“印”在了一个小小的电脑屏幕上,每一部分都被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滕海波的技术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公司有什么紧急的任务、重要的任务也就落在了他的肩上,那时的他常常被人称为“信息系统的消防员”。
即便已经崭露头角,滕海波并没有停止努力,反而对代码越发痴迷,1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休过年休假,即便妻子临产时,他也没守护在妻子身边。“不能常常陪伴他们,我心里很内疚,家人对我的工作很理解也很支持,使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希望通过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方便大家也就成全了小家。”
03精益求精勤钻研
滕海波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做就要按照最高标准做到最好,可是很多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难免会与现实发生冲突。
一个周六的早晨,滕海波被叫到会议室开了个紧急会议。“是一个同事做的调度日报出了问题,可能是由于全厂一起用的原因,系统一上线就瘫痪了。可公司的生产耽误不得啊,领导就给我下了命令,让我在一个星期内做出新的。说实话,以我的标准来看,完成这项工作,七天的时间根本不够,可为了不耽误工作进程,我就在期限内做了一个满足现有要求的调度日报供大家使用。”滕海波说。
也许对一些人来说,完成了任务就算万事大吉,滕海波却并非如此,在上交完任务后,他开始思考、研究,试图寻求突破,一心想让这个调度日报趋于完美。
终于,新版本的调度日报做好了,大家纷纷为滕海波竖起了大拇指,大伙赞许的,不仅是他的才智,更是他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别提了,由于那段时间一心想改进旧版的调度日报,晚上常常到十一二点才想起来睡觉。有一天早晨,我起床洗漱,看见镜子里的我吓了一跳,两只眼睛都是红通通的,全是血丝,大夫说我是熬夜熬的,半个多月后才慢慢褪去。”滕海波回忆道。
“哒哒……”手指如同音符在键盘上跳动,滕海波指挥着代码又操练起来了。
记者/彭晓彤 摄影/杜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