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知识变现以及知识变现的途径是什么?

因为没有系统的学过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所以以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从我的切身体会和思考中总结出来,所以有不周之处请谅解。
先来聊聊第一个话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知识变现?
在如今这个社会里,资本作为社会运转的主要能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这种地位是绝对不可撼动的。
拿我所在的公司举例:最近进行zf投标,需要投入报名费和保证金,然后在经过大量的筛选和评定,开标、定标等一系列的程序,最终确定最终中标企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没有一点乐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你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保证金和报名费),以及去往投标地点的来回油钱,标书的费用,大量的时间以及巨大的压力。
而这些,全部都是你在参加招标之前必须要做到的,这些就是你的投入,如果没有资本的话,你是没有办法的进行投入的。
我在进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之前就想过该如何进行知识变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拼去闯的,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时间不够用,相反的,我倒是担心自己的资本太少。
资本是什么?普遍意义上来讲就是钱。
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这一个字来转动的。有人说它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精神上的升华和提炼全都是在满足了物质基础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做到的,所以,不要说它俗,那些说钱俗的人,一般都不用担心最基层的生活问题。
回正题:如何在只投入少量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得到最大化的输出呢?
三个字:商业化。
这种商业化需要契合社会环境的热点,进而达到打入热点圈子的目的,比如我们在给一篇文章起标题的时候,往往都会在标题上打出反问句或疑问句来吸引看官——通过激发人本身的好奇心来做到点击量的提升,这当然是最基本的,在往后的学习生涯里,还有很多很多方法。
当然,我们的文章不需要去商业化,我们需要保持最原始最客观的观点,这样才能将思考传递给观众,传递给其他人。
所以,总结一下:知识变现的意义在于思考方式的转移和艺术的持续活力(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艺术让知识本身能够活下去,我们需要资本的支持来替我们完成对知识的变现),这绝对不是一种投降,更像是一种妥协。
我们常说博览群书、倡导头脑风暴,要的就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来思考事情,过于偏激的处事方式很难在思维上产生质的提升。
毕加索: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
那么第二个话题:知识变现的途径有哪些呢?
很多人说艺术都是不缺钱的人玩的,这一点我不同意。
艺术也是可以商业化的,正如我们在第一个话题里说的,艺术商业化的模式是有很多的,只不过很多人在这条路很容易被自我束缚,难以在艺术和商业两者的中间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所以到最后依然落魄。(至于那些本身就水平不高,却依然自视甚高的人,我在这里将之排除)
在电影行业里,最简单的一种变现方式,就是通过将文艺片拿到外国各种电影节和国家参加比赛或者上映来收回成片,大部分只要是优质的片子,总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票房,甚至还能够大赚一笔。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启动资金、没有人脉、没有一个好的坏境。那我们有什么呢?
先想好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在哪,之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些来完成规划了。
比如我需要做一个关于影评的公众号,商业性的,那么,我该如何通过这个公众号来盈利呢?
第一点:粉丝营销。前期工作非常耗时间,你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微信公众号的基础“房屋”的搭建,在这个阶段,你还要通过自己的消息散发,在这种客户端和自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影评来获得相对基数的粉丝,而当你的粉丝足够多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申请“流量主”,或者通过粉丝打赏赚钱了。(当粉丝到达了一定基数的时候,这种赚钱方式的回报是巨大的)。这种方法无论在哪种自媒体客户端上都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点:给热门公众号投稿,获取稿费。
第三点: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出版书籍(这个需要粉丝达到一定基础自己具有一定名气才可)
第四点:给别人打广告(广告费)
等等。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知乎live,比如豆瓣专栏,只要你愿意,没有赚不到钱的。
当你有了一个平台之后,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围绕着这个平台来做事情,而这个平台,就是你的资本。就像当你拥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后,你就可以通过他来了解到电影,观看电影,而这个电脑,就是你的平台,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用这个平台。
而对于你自己来说,你现在所学到的知识,就是你的虚拟资本,而如何将这些东西转化为物质上的资本,就需要看你个人的努力了——只要你在某方面钻研的深度足够深之后,变现其实就是迟早的事情了。勤奋和逻辑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础。努力吧,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