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房价到底怎么走?最新权威报告出炉,这次真的说清楚了!

长期以来,对于买房者来说,购房过程中最纠结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两个:一是房价到底是跌还是涨,二是究竟是观望还是入手。而促使买房者产生这一心态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政策调控,而以往“越调越涨”的惯性思维使得买房者对房价上涨保持了强烈的预期。
不过,从2017年317新政迎来“五限”时代以来,最严楼市调控下,银行房贷管控趋严,开发商闹起了钱荒,刚需购房成本增加,炒房客难找接盘侠,大批中介离职转行,再加上租赁市场在全国大规模推进,一切迹象表明楼市的的确确变天了。
那么,房价真的会就此大跌吗?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呢?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8年1月份《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通过对全国约30个主要城市和数十个重点城市的主要城区进行样本监测,从而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房价走势进行了预判:一线城市房价以稳定为主,大起大落可能性不存在;二线城市以慢涨和平稳为主;三四线城市进入退热或下跌阶段。
表:2017年12月份主要城市大数据房价指数
数据来源:社科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
通过统计数据可知,12月份房价环比下跌最明显的5个城市分别为天津、上海、北京、厦门、郑州,其中天津以2.57%的跌幅居于首位。此外,环比上涨幅度最大的三个城市为南宁,成都、烟台,环比分别上涨了3.82%、3.39%、3.31%,无一城市超过4%。
其实,除广州以外,一线城市以及部分强二线城市房价涨幅都有了不同程度回落,这主要是由于政策调控对热点城市的监管比较严厉。然而部分弱二线城市虽然也出台了调控政策,但相对是宽松的,所以房价总体趋势还是缓慢上升。
而对于三四线楼市的未来走向,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笔者认为,2017年最严楼市调控以来,一方面三四线城市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另一方面投机性购房需求大量涌入,已经提前透支了大量购房需求,本来就不缺房子的三四线城市未来换房子的需求大大减弱了。
目前,三四线城市因为过度开发已经导致“鬼城”不断,所以“虚火”之下潜藏的危机不容忽视,特别是囤房客的日子估计不好过了。
笔者认为,未来针对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库存消化周期较短的热点城市,一方面将会加大城市土地供应,1月份以来,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已经掀起了土地供应的热潮,必然会对房价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推进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建设,大大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近日,官媒已发声楼市调控5年内不退出,而且不少专家称防范金融风险将成为未来3年内的主要任务。这一切无疑都在为长效机制的建立争取时间和空间。
未来房价趋于稳定已是大势所趋,对刚需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心理踏实的同时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自然就缓解了。笔者认为,退一万步讲,即使房价跌回到一年前,随着房贷利率上浮,购房压力也未丝毫减轻。所以,对于有能力有需求的刚需来说,遇到性价比合适的房子便无需等待。但对炒房客而言,就不要再做一夜暴富的美梦了,否则恐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