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学
何为大国学?一人为大,大国学即是一人国学,有一人教授国学之义,有各有所得之个人国学之义。
作为一个中文专业研究生,本可以选择在家中安心等待开学,或者是行万里路到处旅游,然而骨子里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的想法却让我走进传播国学的大潮中。
我本可以去任何一个辅导班,做一个辅导老师,或作文,或阅读,或字词,更或者是文言文,然而,这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我所想的是教这些孩子读文言,爱文言,写文言,现在国学教育如火如荼,然而那总让人感觉是受到了体制教育多年的压迫,转而受另外一种刑法。
半月前,我曾怀着教授国学的想法走进一个现代私塾,可是校方的读经要求令我怅然若失,只需要读,不需要讲解,一点也不需要,只需要利用他们的机械记忆。诚然,他们这个时候的机械记忆确实惊人,然而,若干年后,我们现在对他们的不求甚解的要求,必然让他们对国学产生二次学习,一方面久而遗忘,另一方面又自诩记得,这就为他们以后的国学学习埋下祸根。譬如一个背过五笔字根但没学会的人若干年后再学五笔,这不是无用功甚至是有害功吗?
我无意大谈国学教育,只是想做自己的理解,家长送小孩学国学不外乎古典式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若只图眼前,听孩子念上一段经文,博来几个赞许又能有何意思,盛名累人呀。
国学热走到今天,国学教育实际上却止步不前,现有的国学培训学校或者是现代私塾教授国学第一莫过于重视选择教材其次就是清一色的读和背了,似乎已经忘了国学教育的目标,我们不是培育老学究,更不是培育掉书呆,而是一个通达国学门径并能自由翺翔的学生,或者是成分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亦或是精英阶层。
读完背完论语孟子就算学了国学吗?这不过是咿呀学语,孩子叫第一句mamababa,有妈妈爸爸的意思吗?那是一个交互和认知的过程才能建立起来的。现在呢,即便是孩子背完四书五经,他也仍然做不到大学教授的水平,随便找一个教授问一问,估计他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背不出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道二者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也许你会说,他们日后可以理解,可是正如我前面所说,他们缺少一个后续跟进的过程,现有的国学教育就是不停地产丝,却不懂织布的蚕。而且,现有的古文教育方法只能是一加一式的无限叠加,他无法用演绎法教会孩子怎样走进古文并爱上古文。这或许不怨教育机构,而是作为家长的诸位只在乎眼前所见,耳中所听的学会,于是机构也只有让孩子背背背,那么试问,这样的国学教育岂不是又陷入体制教育的僵化,若干年后岂不又是人人得而诛之?
我所谓的大国学,一人国学即是一人所教,人人各得其法,学而爱之,爱而乐之,乐而又学之。
举实例来说,启蒙教育中,孩子需要的是视听上的刺激,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好的声音和表达能力,尤其是走入初中的孩子,声音的混浊或是口齿不清就极易招致学生的厌恶及反感,至于视,孩子天真可爱,对于文本的接受尤其需要讲解,对于大部头的经典,行间充斥的文本,孩子会有疲劳感,配上插图或许会吸引同时又会影响,现实的教学中视听最需要把握。
我从先前在私塾的教学中,感到十岁左右的孩子最需要进行国学引导。一方面十岁一下,仍属于童真,直教即可,乐教更佳。而十岁以上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逆反心理明显,与父母势如水火,甚至影响学习,若此时佐以国学伦常教育,引导孩子,一方面可以使其提升学业,另一方面又可以融洽家庭。青春期除却逆反,还有一个学好国学的契机,变声期。孩子在变声前后一到两年对于声音的辨别十分敏锐,此时若有专门老师教授,不仅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还可以矫正语音,尤其是女孩在变声期如果不注意引导矫正,往往会造成日后中性声音或者是粗声粗气,这无疑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有感于此,我才在此发帖,一者我有心做国学教育,而且还是很大胆的一人来做,但考虑到招生不易,故而在此看看大家反应。再者,若有类似辅导机构能够接纳我的想法,给我这个平台,那我也就不用自己粉墨了。
欢迎大家踊跃跟帖
南昌人万林
下班了。
欢迎大家踊跃发帖。真心希望大家看到帖子
有空聊一下,我有写字楼空着,正准备开一个国学馆。qq 41068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