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李俊杰指出OTN不仅面向5G还可以打造出一张综合业务承载网

在昨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上,中国电信智能络与终端研究院光传输研究部主任李俊杰指出,otnwdm不仅面向5g,还可以打造一张综合业务承载,将为固定宽带、云和政企专线等业务,并提供统一的综合承载服务。空号筛选
德勤曾经发布的《通信络基础设施升级——对末端光纤的需求》咨询报告中曾指出,5g无线的成功取决于末端光纤,然而美国的络没有足够的光纤密度来支撑未来5g应用的带宽需求;如果没有更多的末端光纤,运营商则无法支撑2016年到2021年之间预期达4倍以上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该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到七年内,仅在美国就需要投资13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的光纤基础设施,以充分支持5g的宽带竞争、农村覆盖和无线加密。
李俊杰指出,5g承载络架构相较于4g的变化将不仅仅体现在光纤需求剧增之上,对核心、中传回传、前传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需要更高速的光模块、更大容量的光传输、更灵活的组以及更高效的光层调查。中传/回传需要更高速的光模块、更大的络带宽、更灵活的光络、更好的性能。前传需要更多的光纤、更高速的光模块以及更好的性能。
李俊杰认为,云和5g时代对光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技术设施和络架构三方面。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包括综合业务汇聚区、ftt、4g5g、政企、云等。络架构主要是,wdmotn到边缘、跨层络协同与智能化。在技术特征方面,前传主要是25g bd,i,以及25g wdm。中回传主要是otnwdm综合承载,motn。城域骨干主要是全光20、200g400g,roadm。
他表示,5g前传(dran)以低成本25g光模块为主。25g d方案优势有光纤资源不是限制,通常是野站缆。距离短,一般不超过300米;成本是最大的关注因素。i是技术挑战;低成本f激光器是业界关注的热点。
李俊杰介绍,5g前传(cran)以单纤双向(bd)光模块是主流。5g前传面临着工作温度与功率预算的挑战。基于以上挑战,在cran场景,中国电信推荐采用25g bd技术方案,该方案节省50%光纤资源,能实现上下行等距有利于高精度同步。李俊杰表示,中国电信牵头在ccsa立项制定用于5g前传的25g bd光模块标准,基本就绪,多供应商可提供产品。可以说,5g之外,bd将成为接入层跨机房接连的主流技术方案。
5g前传(cran)可采用波分复用(wdm)方案补充(2)。李俊杰分别介绍了有源wdm和无源wdmotn方案特点。其中wdm方案特点是能进一步节约光纤,适合光纤稀缺场景;无源合分波器,无需供电;劣势是缺少监控手段,维护能力差。cwdm成本低、auu数量受限,性能受限。dwdm性能保障,成本较高。有源wdmotn方案特点,进一步节约光纤,适合光纤稀缺场景;性能监控,维护能力强;可以支持线路保护,提高可靠性;缺点是需要基站供电,需要无线和承载专业协同;优点是带宽充裕,4g5g共纤前传,可扩展性好。成本相对于无源cwdm方案高,与支持t的无源dwdm方案可比。
此外,5g前传(cran)中可用波分复用(wdm)方案作为补充(2m)。李俊杰认为,点到多点wdm方案特点是极大节约了主干光纤,适合光纤稀缺场景;性能监控,维护能力强;可以支持骨干光纤线路保护,提高可靠性;基站测onu模块插入aau设备,无需供电,受无线厂商制约。基站侧独立onu设备,需要供电,类似有源wdmotn方案。工程与维护均需无线和承载专业协同。缺点是成本高、功率预算要求高,t dwdm光模块是成本瓶颈。
李俊杰指出,新技术——低成本部分波长可调激光器。部分波长可调、可降低成本。采用单dbr控制波波长,调节范围在10左右,目前支持10g,正在向25g扩展。激光器工作温度对eam调制的耦和效率有影响,影响出光效率和消光比指标,需要在传输性能和可调范围之间权衡,同时对tec控制要求较高。
对于5g中回传,李俊杰认为,5g&云业务的发展催生城域核心节点的增多,核心节点间流量增大,调度量增大,需要灵活的光层调度。高带宽、低时延需求将持续推动wdmotn设备下沉城域边缘,络节点数量将大幅增加,从几十个发展到几百个。另外,光层络节点数量增加,成本问题不容忽视,综合承载降低络建设成本。
李俊杰指出,otn技术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无缝衔接5g承载需求,将会在5g承载中扮演重要角色。在otn技术的基础之上,中国电信主导的motn技术方案能够为5g承载提供优异的传输性能,为拓展5g创新业务带来无限可能。motn是otn技术在新的业务环境下的自身发展的需求。简化的fo封装已经得到产业链的广泛认可。而且,motn具有良好的前向兼容和后向兼容性。
至于wdm技术,李俊杰认为可部署低成本的25g50g100g wdm技术。25g短距非相干超频传输技术,利用低速率光器件实现高速率传输。100g中长距相干传输技术,可插拔、低成本、低功耗。
“100g速率可优选相干技术路线,dwdm引领产业链成熟和降成本,目标小于1000美元100g模块。25g50g速率可只关注非相干技术路线,重点关注am4调制,积极引领产业链成熟。”
李俊杰建议,近期可考虑引入低成本25g50g速率cwdmlwdm应用,远期看好低成本100g相干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