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为什么又落到我们头上?”
接到税务机关要对公司账务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企业老板们表示委屈,“今年,我们已经是第三次接受税务机关的专项检查了,明明都是按照公司章程推进,印象里也并没有什么违规操作,公司账务也都非常规范,为什么税务稽查老是这样“关注”我们?”
其实,这并非个案,有的企业两三年也遇不到一次税务稽查,有的企业却一年到头被稽查。
自从金税三期系统上线以后,它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自动化税务监管能力,能够帮助税务机关更高效地识别和查处纳税人的不合规行为,因此接到税务检查通知的企业也别急着喊“冤”,税务机关不会不明不白的来找企业,既然来了,肯定是发现了点问题。
就拿这家被查了三次的公司来说吧,他们到底出了啥问题?
税务局通过金税三期大数据预警系统对该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涉税分析,发现该企业2015年一2017年,交通运输费用增长幅度非常大,通过会计凭据集中核查,发现交通费用大部分集中为汽油费、过路费、洗车费、修理费、装饰费。
最后税务稽查通过逻辑性进行比对,该企业2015年无论是投入还是收入、库存都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交通费用会提升?
在进行延伸核查时,该企业财务提供了与员工签订的无偿使用员工汽车的合同。原来企业为了规避个人所得税,采取与员工签订虚假租赁合同,由员工提供相关票据报销车费的形式为员工发放福利。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税务稽查要求企业将报销的费用全部做纳税调增,补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并加收滞纳金和进行了罚款。
记住!被税局经常“惦记”,一定是有原因的
税务稽查对于企业老板和会计人员而言可以说是一个让人心惊的字眼。特别是2017年以来,税局一直处于严打状态,企业在日常的运作中难免会进行一些不符合常规的踩线操作,所以面对税务局的税务稽查总归是心有戚戚焉。再结合着拥有大数据支撑的“金税三期”系统的强大功能,触碰政策和法律红线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税务稽查的压力!
在此,小郭为您整理本次税务稽查重点,赶紧来自查一下吧!
1) 公司员工人数、经营场地与报表的收入规模不符的。也就是说,有些企业人员多,场地大,而报表上只有少量收入,不符合业务逻辑。或人员少,销售收入许多,可能存在虚开发票行为;
2) 每期收入利润、交税金额波动大,忽高忽低,又不符合行业规律的;
3) 预收账款、存货金额长期居高不下,存在少确认收入,少交税的可能;
4) 设备规模、用电、用水与营业收入不匹配。也就是说,如果设备多、用的水电多,而报表上的收入小,那税局就会关注是否少确认收入了;
5)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金额大,长期挂账。这些都有可能是股东分红不交税,通过对其他应收款抽取公司资金。
6) 其他应付款金额大,收入长期不入公户,而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在公户里面,股东通过其他方式向公户输送资金,挂其他应付款;
7) 虚列人数、虚增工资的方式虚增薪资费用,并分摊高薪员工的薪水或者平均人员工资较市场上低,不符合逻辑。这就有可能是公司为了少交个人所得税,将工资压在3500以下,这势必会引起税局的关注,特别是服务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等需要用到中高端人才的企业;
8) 没交印花税、房产税等小税种。一般来说,只要有经营,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印花税。公司用的场地要么是自有的,要么是租的,那么都涉及到房产税。特别是租用的房屋,税局会关注是否签合同,出租方是否交房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