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营一家企业(一)

一)管理秘笈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过标准的段子:“他经营企业,管理有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财富”。
可是怎样才能“管理”呢?
你如果去新华书店,看看“企业管理”方面的书,大概可以装满二个集装箱。数不胜数。
而不知你试过没有。如果你真的拿一本回来,打开仔细阅读一番。从头到尾300页。读完以后你绞绞干。
“没有”,什么也没有。
你会发现这么大一本企管书,里面什么都没有,完全没有任何干货。
在几乎所有的企管书籍里面,他都会让你“加强销售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加强库存管理”。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怎样销售管理呢??你倒是说一个方法,让我下季度的销售额增长+50%
答案是没有。无论你翻遍二集装箱任何一本书,他们的深度是相同的,也就是同样的幼稚。作者本人都不懂什么叫做企业管理。
当1990年,西方五百强各大公司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在中国市场基本是横扫的。哪怕是同等科技含量的产品,例如牙膏,牙刷,洗发水,国军也是一败涂地。
这里面的战力,主要是营销学中的巨大差异。
而随着西方公司在中国录取本地员工,mnc的一套操作手法,才逐渐被中国的五百强员工学去。
等到这批人自己在市场上成立公司,所谓第二批浪潮。这些新型公司才获得了足够的竞争力,并最终将外资的上司们全都赶出中国。
二)公司开始
营销,英文叫做marketing。
marketing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部门,类似于总参谋部。
marketing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有时候他非常地小,小到只有老板加二三个人的地步。但整个功能和流程依然是不变的。
闲话少说。好了,现在给你一家公司,一笔钱,你要开始创业了。请问,你该怎么做。
首先,你要定位。
定位这件事十分简单。简单到网路中的小白,随手就给你画了一条x-y轴四象图。
每周要看20份企业介绍。其中看到的“定位图”不计其数。按照我的看法,95%的企业,第一轮就可以筛掉。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定位图画得不对。
中国人的粗疏大叶,在这一刻显露无遗。绝大多数“定位图”,我最恨的那种,他甚至都不标明x轴代表什么,y轴代表什么。都没有二个轴的名字。
少数情况,如上表那张。它已经算画得不错了。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你要选择“价格—城市”作为你的x-y轴。
真正的干货,要师傅带着你,才能迅速学会。没有带入门,往往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对于marketing来说,真正的内传弟子才知道,这个x-y轴不是随便选的。
在做这个定位图中,你首先要做一个市场调查。问消费者,“您最关心的因素是什么,请按优先顺序排序”。
然后下面给你选,譬如:“口感,香味,疗效,时尚,包装,便利,促销,价格”
价格通常是重要的,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然后选最重要的no.1,no.2作为x-y轴!
只有消费者对此最关心的no.1,no.2才可以作为x-y轴。你选一些无关紧要的参数做图有什么用。这样去定位,只会死得很惨。
比较考究的,甚至还会把x-y图中涂色。以表示重要程度。譬如45%的消费者集中在10~12元的价位,23%消费者集中在12~15元的价位。
然后你再看看,这张图中有什么没填满的地方。
这个区域才是你的创业突破口。
同样道理,当no.1,no.2这二个参数定下来后。可以看在选择这二段的消费者中,他们最关心的参数是什么,有没有空段。
从而将no.3,no.4参数定下来。
所谓“进一步细分”。
三)品牌战略
好的定位,是成功的1/3。当你决定了拳头产品的基本定位之后,你还需要对这整个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这一行,(现代商品经济)的基本面是什么。
99%的中国人在这问题上,犯了极大的错误。
现代商品经济的基本框架,是高毛利。极大的毛利。
什么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统统见鬼去吧。
什么叫高毛利,以我以前经验,大概是300~400%。
也就是说,一件终端售价8元的商品,出厂价大约是7元,而成本是2元。
看清楚,出厂价7元的商品,成本价是2元。不是6元也不是5元。
当年我们最基本的商品,一般都是300%毛利。
最极端的一款,成本大约是8%,十二倍毛利。也就是10元的东西,成本0.8元。
外企的毛利非常非常地高。高到什么程度,买一送一50%off,他还有足够的利润。
有时候甚至还有200%的利润。
这是一个大框架,外企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高毛利---高溢价---高品牌”的道路。以广告品牌为支撑,一开价就是翻四倍。
心比炒房客还黑。
以上适合于品牌销售类产品,如化妆品,生活品,日用品。不适用于功能性产品,如煤炭钢铁。
那么消费者会不会卖账呢。答案是会的。
因为消费者其实搞不懂“品牌”中真正含有的价值是多少。而且中国消费者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以价格定性能。
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使得中国消费者相信“贵的一定是好的”,“贵总有贵的道理”“一分价钱一分货”。
这使得品牌战略有了足够的空间。在初期定位时,尽量定位在高端。
以高毛利促动了高利润,高利润投放广告,从而达成良性循环。
中国的乡村企业家,习惯以130%的价格销售商品。这使得他们永远积累不起毛利。而且消费者反而以为他们的产品价低质次,不投广告。
做生意要有想象力。谁说1w的房子不能涨成5w。
marketing教会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