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爱情暖绵竹,让我们永远记住陈光标和那些数不清的江苏人

2008年5月12日,那场汶川大地震,瞬间将绵竹大地变得满目疮痍,我们彷徨,我们无助,我们祈祷,绵竹人若干年的发展就这样被毁灭了吗?我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在那些惊慌失措的日子里,在县城五路口和明阳街的行道树上,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这样的标语:“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永远与灾区人民在一起。”我不知道,自己所看见的标语正是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打出来的,而陈先生的公司除了回收废品,还专门从事房屋、电厂和厂房的拆除工作。
图注:绵竹汉旺镇老城汶川地震爆发后,陈先生就带着大型工程机械赶到了灾区,参与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陈先生多次来到绵竹,捐款捐物献爱心,可是因为机缘的关系,我只能在电视上看看他:棱角分明的国字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永远都留着精神的小平头,满脸笑容地与灾区人民握手,嘘寒问暖。这个江苏最美的企业家,是中国最值得敬重的英雄,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将一辈子活在绵竹人的心中。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虽然绵竹与江苏相隔千山万水,可是我们同为炎黄子孙,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在心连心艺术团的那次文艺汇演上,江苏援川总指挥梁学忠先生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承诺:“江苏绵竹一家亲。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成,让灾区人民早点过上好日子。”台下的绵竹观众掌声如雷。有了梁先生的承诺,大家一下子觉得绵竹有希望了,绵竹人的腰杆突然就硬了。
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迅速、主动承担起对口支援绵竹的灾后重建任务。自2008年8月以来,江苏省举全省之力倾情援建绵竹,选派222名优秀干部,组建省援建指挥部和20个援建指挥组进驻绵竹。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为龙头、民生是根本、创新求突破、输血更造血、推进更加快”的援建思路,全力推进“群众安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智力支持、就业援肋”六大工程。
江苏援建绵竹,援建项目累计达290个,总投资101.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78亿元,社会捐赠23.3亿元,加上江苏省“特殊党费”用于绵竹重建的5.66亿元和前期江苏投入绵竹板房建设等资金,整个援建资金达110亿元,成为对口援建18个省市中最多的。290个援建项目目前全部开工建设,5.12两周年时将完工277个,9月底全面完成。
江苏绵竹一家亲,一家人自然不说两家话。作为一个绵竹人,绵竹重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觉得我们完全应该把江苏的无疆大爱记下来,让这样的历史永远地留存在绵竹人的脑海里。与江苏在绵竹所作的事情相比,我觉得自己的笔墨是苍白的,因为再多的笔墨也不能完全记录下江苏的付出。
图注:绵竹市中国玫瑰谷江苏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重建。2008年7月初,江苏省组织38家单位120名规划设计人员赶赴绵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绵竹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汉旺等镇乡总体规划;还帮助绵竹市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东新区长期控制性规划、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在绵竹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绵竹沿山旅游资源丰富,江苏专门编制了沿山发展规划,勾画打造“东方阿尔卑斯”的蓝图。汉旺新镇规划突出“川流不息、生态家园”的主题。经过一年多重建,汉旺、孝德、清平、广济、金花、九龙、土门、齐天、兴隆等镇乡和绵竹城东新区面貌焕然一新。
江苏切实把援建城乡住房作为“一号工程”。江苏省共安排城乡住房援建资金42亿元,占财政性援建资金总量一半以上。在支持农房重建方面,一是坚持把灾后农房重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契机,规划建设大乘村、年画村、棚花村、罗荣村、桂花村、清泉村等1100多个集中居住点,引导农民向小区集中居住。二是在执行统一政策的前提下,安排援建资金22.2亿元,用于农房贷款担保、建材差价补助、特困户补贴、农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协助当地政府对特困户逐一建立台账,落实建房帮扶责任,确保每户建成不少于45平方米的房屋。四是选派89名江苏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房重建质量把关和指导。五是设计10多种房型图纸,免费提供农民选用。目前,绵竹市13.9万户农房重建基本竣工。在支持城镇住房方面:安排援建资金19.5亿元,建设城市廉租房、安置房1.2万套99万平方米。2008年7月,江苏省还组织江苏200多名专家,对绵竹1697幢298万平方米房屋进行了全面鉴定,为城镇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注:绵竹市清平镇江苏努力帮助绵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共安排教育类项目64个,投资15.26亿元,2009年秋季开学交付了56所学校,2010年春季开学前,所有学校交付使用,全市5万多名学生全部进入崭新的教室上课。安排卫生类项目29个、投资4.42亿元,已竣工27个,2010年3月底前所有卫生项目交付使用。安排援建资金1亿多元,由江苏省教育厅、卫生厅集中采购,配备标准化、现代化的教学和医疗设备。还安排文化类项目13个,投资4.48亿元,已竣工5个;民政类项目10个,投资0.4亿元,已竣工9个;其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8个,投资3.79亿元,已竣工3个;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类项目135个,投资26.5亿元,竣工60个,基础设施基本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
江苏大力扶持绵竹经济恢复发展。江苏工业园先期启动区5平方公里,江苏援建资金安排5.65亿元,9路7桥建设基本完成。江苏雨润集团一期投资2.5亿元,年加工150万头生猪,2010年10月份投产,正在筹备二期工程,新上生物制药项目。高效农业示范园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0000亩,目前优质果树长势好于江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床养猪、养鸡成功实施。移植江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成功模式,已推广39个草莓大棚,栽植面积达20亩;新建和改造了13栋发酵床生态猪舍,面积达3100平方米。
图注:东汽厂工业遗址及德天铁路汉旺无锡工业园建设投资1亿元,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园区0.5平方公里,计划投入7000万元左右援建资金用于启动区内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无锡永大科技等企业投资的风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机械制造、木业加工等三个项目正式落户,总投资达9.4亿元,今年“5·12”将投入生产。成功组织江苏“百企百亿”产业对接活动,111家企业与绵竹市签订了118.66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已有21家江苏企业落户绵竹,总投资达33.64亿元,涉及新能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大型流物流等领域。援建资金安排3000万元建设孝德镇年画村、遵道镇年画传习所,既是年画保护、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集年画制作、展示、旅游、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帮助绵竹打造沿山旅游观光带,组织“江苏万人游绵竹”活动,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图注:绵竹月季园江苏积极提供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持。一是实施绵竹市村级以上干部到江苏轮训计划。用一年时间分7批安排350名市级机关、镇乡、村级干部,到江苏无锡、扬州市以及昆山市、华西村等地培训。二是组织江苏专家来绵竹开展咨询和培训。江苏省人事厅、农林厅把培训绵竹农业技术人员纳入东西部人才培训计划,提供专项经费,安排专家上门培训,受训5万人次。三是扎实做好公安、教育、卫生援助工作。先后选派两批1000多名江苏干警,帮助绵竹维护社会治安、开展便民服务。组织两批110名江苏教师和7批600多名医务人员来绵竹支教支卫。先后安排400多名绵竹校长、教师、医护人员赴江苏培训,建立江苏知名学校、医院与绵竹“一对一”帮扶关系。安排5557名灾区学生到江苏入学借读。针对失去孩子的家庭,实施大龄妇女再生育技术服务工程,已成功使300多名40岁左右妇女受孕。四是认真开展志愿者服务。从江苏高校选派150多名志愿者,赴绵竹开展教学、心理辅导等服务。
图注:绵竹剑南老街江苏不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一是江苏省劳动部门、骨干企业在绵竹建立培训基地,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红豆集团、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等江苏企业分别在绵竹土门、玉泉镇设立培训基地,已培训1500人次,实现就业800人。南通市组织创业培训,受训人员千余人次。二是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及时制定地震灾区人员到江苏务工优惠政策,提供免费住宿和不低于1500元月薪,缴纳所有保险并在全国率先办理跨地区转移。先后组织500多家江苏企业赴绵竹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为灾区劳动者提供从“家门”到“厂门”的“一条龙、全程化”服务。今年春节刚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58家企业赴绵竹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提供1.8万多个“爱心岗位”,已有400多人参加录用体检。2010年以来,江苏省共提供13多万就业岗位,累计吸纳2.3万人就业。江苏在援建项目中,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累计用工数超8000人次。
图注:中国年画村通过以上举措,在江苏的倾情援建下,绵竹三年重建目标两年完成,而且会比地震前发展的更好。绵竹在江苏的援建下,逐渐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修公路,架桥梁,建民房,挖隧道,无数的江苏老乡来到绵竹,开始了他们“白加黑”的援建生活。绵竹的乡镇和县城里突然间多了许多说普通话的江苏人,而江苏人逐渐适应了川菜的麻辣鲜香,一些江苏人甚至学会了说四川话。对口援建富新镇的徐州指挥长单总,我们之间甚至可以用绵竹话做一些简单的交流,“马上、要得和安逸”这些富有特色的绵竹话从他嘴里不断地蹦出来,你有时会感到惊诧,这不就是一个资格的绵竹人吗?可是你看他那魁梧的身材,轮廓分明的面庞,又有着典型的北方人的特质。其实我们不必惊讶,一个人在绵竹待上两年,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乡,成天与当地人打交道,想不会说绵竹话都难。
图注:绵竹沿山风光板桥镇,位于二环路以外。地震肆虐时,我所在的板桥学校虽然没有垮塌,却成了站立着的废墟,幸亏我们师生疏散有力,才把伤亡降到了最低程度。但是从地震死亡阴影中逃脱的我们,心灵却受到了极大地伤害:我们不敢走近高大的建筑物,不敢走近围墙,不敢上楼。只要一靠近这些地方,腿肚子就筛糠似的发抖,我们都被吓坏了。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随便谈谈吧?”在板桥学校的板房会议室里,来自苏州的心理专家吴老师对我们说。我们都是学校的老师,按照心理老师的要求,十来个围成一圈。
图注: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我们依次发言,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然后顺便谈了谈地震带来的无助和恐惧。吴老师说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接下来,她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卡纸和蜡笔,要我们在纸上把自己觉得有力量的一只手画下来,然后在手指和掌心处写下自己的优点,越多越好。我选择的是右手,把右手放在卡纸上,沿着手指和手掌的边缘用笔勾勒一下就行了。该写什么优点呢?我想到了勤奋、聪明、理智、坚强和乐观,最后我又在掌心处添上了忍耐。是啊,绵竹地震是千年不遇的天灾,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坦然而乐观地面对它。看到自己的学生或者是朋友在地震中遇难了,我们要坚强,我们要知足,要感恩。虽然生活条件不如以前了,但是我们要忍耐。在忍耐中我们不能等靠要,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善生活。
画完之后,吴老师让我们写上某某的力量之手,相互传阅了一下,然后互相交流。接着,吴老师又给我们每人一张图画纸,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另外一只手,就是某某地震中的无助之手。传阅的时候,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害怕、恐惧、急躁、紧张,这些词儿大家都用上了,还有的写上了经济压力。
图注:绵竹“七一”中学交付仪式吴老师让我们把自己刚才所画的两只手放在一起,她说:“你们看看,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发现?”一双力量之手,一双无助之手,两者放在一起,我不禁豁然开朗。原来心理老师设计的这个画手游戏,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无助,而这个力量需要自己去发现,去激活。其实,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力量之手去创造,去奋斗,就能够赢得美好的明天。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学校早已经搬进了焕然一新的校园里。这所耗资一千多万的新学校,由镇江市援建,一应设施俱全,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那些夜以继日劳作的江苏人,随着学校、医院和桥梁的完工,陆续地离开了板桥,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是江苏人,都是我们绵竹的亲人。
2017年10月 绵竹新城(王平)绵竹的沿山风光更加美丽,绵竹的剑南春更加甘甜,绵竹的年画更加畅销,绵竹的教育事业更加进步,这一切都离不开江苏人的无疆大爱。江苏大爱,情暖绵竹,让我们永远记住陈光标、梁学忠、单总、吴老师和那些数不清的江苏人,因为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绵竹的今天,这是五十万绵竹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
结论:汶川大地震是天灾,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