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有11个非遗项目入选阜新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查干哈达睦邻节
查干哈达睦邻节
“惠因巴雅尔”(即“村屯睦邻节”)是查干哈达村民代代传承着的一个纯朴善良而又富有友爱和谐的民族节日。查干哈达是纯蒙古族村落,有260多年的村屯史。大约在公元1750年间(清乾隆年间),包氏、赵氏和王氏三个家族共14户人家来这里生活。人们都希望成家后儿孙满堂,然而医疗技术的落后使得新生儿存活率非常低,于是首领们祈求瑞应寺活佛给予子孙福祉。1808年(清嘉庆年间)农历10月15日,活佛恩准在查干哈达举办惠因巴雅尔即村屯睦邻节,诵《妙法莲花经》法会。在1816年,农历10月初,瑞应寺四世活佛在查干哈达为建造莲花塔赐福奠基。并把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定为“惠因巴雅尔”亦称“村屯睦邻节”。查干哈达睦邻节的产生,有其个性、有其特色、有其源流。它对实现民间文化的传承赓续,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和文化经济的双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寺庙查玛舞
寺庙查玛舞
“查玛”一词是寺庙舞蹈的总称,所指的范围与现在的“舞蹈”一词很接近。查玛也有“大查玛”、“小查玛”、“裸查玛”(无面具、服装、道具)、“弥勒查玛”等。瑞应寺“查玛舞”就像一部完整的舞剧,共计十一场,其每场都有每场的内容,情节完整,场面宏大。“查玛舞”给人间以吉祥、美好的向往,把佛教的普渡众生、人间公平、平安如意尽含其中。
3
蒙古勒津道姆其疗法
蒙古勒津道姆其疗法
蒙古勒津“道姆其”疗法,是一种运用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康复疗法,在治疗跌打损伤、脾胃不合、安神镇静等方面优于其他疗法。蒙古勒津“道姆其”疗法是扎根于民族、民间的古老的治疗方法,历史悠久,治疗方法独特,简单易行。对治疗常见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有奇特治疗效果,填补了其它治疗方式所没有的空白,对人类健康有极其重要价值。蒙古勒津“道姆其”作为一门古老原始的民族医学技艺,蕴含着佛教文化底蕴和色彩,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4
阜新蒙古剧
阜新蒙古剧
阜新蒙古剧脱胎于蒙古族叙事体短调民歌。阜新蒙古剧是蒙古民族的歌、舞、扮、诗、骑、射的综合艺术。蒙古族人口占85%的佛寺镇,是蒙古剧的发源地。蒙古剧音乐中选用了好来宝、书曲、安代、民乐曲等,优美的民间音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歌联缀体戏剧音乐。语言上采用了蒙古族谚语、格言、成语、典故和歌谣等民间文学的词汇,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创作上不局限历史体裁和民歌故事体裁。但因诸多原因,阜新蒙古剧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我们及时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5
蒙古文哈旺体书法
蒙古文哈旺体书法
蒙古文哈旺体书法,即用蒙古文书写的楷书字体,由哈旺加卜创制的书法艺术。蒙古文哈旺体书法是蒙古族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它渗透了蒙古文书法的“生命”思维,将蒙古文书法的“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科技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电脑的普及,用手握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练习书法的人更少,蒙古文书法也面临习练者越来越少的困境。蒙古文哈旺体书法只有爱好者和研究者几十人在习练,精炼者寥寥无几。我们要做好蒙古文哈旺体书法的普及提高工作,努力把蒙古文哈旺体书法传承下去。
6
蒙古勒津烙画技艺
蒙古勒津烙画技艺
蒙古勒津烙画主要流行于蒙古勒津地区及内蒙古、东北三省、甘肃、青海、新疆等蒙古族聚集地。因其表现的内容贴近蒙古勒津地区蒙古族生活和审美情趣,集中彰显了蒙古勒津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故称之为蒙古勒津烙画。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火针刺绣,是一种使用烙铁作画的古老艺术形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蒙古勒津烙画具有独特美观、自然环保、落笔即成不易更改、不易掉色、易保存等特点,是真正的原生态艺术品。蒙古勒津烙画的历史,就像蒙古族历史一样古老,是一座民族民间艺术的宝库,在蒙古勒津的发展史中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7
蒙古勒津巴拉根仓的故事
蒙古勒津巴拉根仓的故事
巴拉根仓,意为“智多星”。公元十三世纪初,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流传于蒙古族部落中的一位智慧过人,不畏强暴,专门为贫困百姓伸冤解难的英雄。“巴拉根仓”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机智地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屡屡使他们阴谋落空,从而,使劳苦大众欢欣鼓舞。他不畏强权,与统治者斗智斗勇,最后,还民以公正。正因如此,《巴拉根仓的故事》才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民族文化艺术珍品并传承至今。
8
蒙古勒津馅饼制作技艺
输入图片描述
输入图片描述

蒙古勒津馅饼制作技艺
蒙古馅饼是蒙古勒津地区特有的美食之一。蒙古馅饼以色、香、味、形具佳,薄、透、软为特点,外焦里嫩,松软可口,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蒙古馅饼制作技艺记录了蒙古勒津部落从游牧到农耕的发展历史,充实和丰富了本部落的饮食文化内涵。
9
蒙古勒津民间器乐
输入图片描述
输入图片描述
蒙古勒津民间器乐
蒙古勒津民间器乐常用乐器分弦乐、管乐、打击乐三种。弦乐器有:高中低四胡、高中二胡、三弦、马头琴、扬琴;管乐器有:笙、管(单、双)、笛子、唢呐、箫;打击乐器有:九音锣、叮沙、木鱼、鼓、镲、撞钟、板子等。蒙古勒津民间器乐文化积淀丰厚,表现力丰富,技艺自成一体,旋律悠扬、古朴,是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
10
蒙古勒津木匠技艺
蒙古勒津木匠技艺
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建造居住的蒙古包,制作运输物品的车辆以及其它生活用具,便有了木匠技艺。蒙古勒津木匠技艺具有民族特色,温暖的海青房、骏马鞍韂、狩猎的布鲁,以及四胡、马头琴的制作,无不反映出蒙古勒津人的智慧,传承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11
蒙古勒津协日乌苏疗法
蒙古勒津协日乌苏疗法
协日乌苏是机体的组成物质之一,协日乌苏存在于全身各处,尤其在肌肤及关节处较多。协日乌苏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称之为协日乌苏病。协日乌苏疗法对病痛的治愈缓解率高,不复发,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协日乌苏疗法传承年代悠久,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蒙古勒津地区世代流传至今,传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协日乌苏疗法治愈率高,价格低廉,为家庭和社会减轻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