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兴趣班被老师猥亵,揭开培训机构的无耻真相

案情回顾
4月中旬,李女士和往常一样,准备送11岁的女儿兰兰去兴趣班学画画。出门前,兰兰死活不愿去上课,甚至提出退学的要求,到了晚上8时左右,兰兰推开李女士的房门,坐在床边就开始哭,边哭边和妈妈说要报警。
兰兰说,上一节绘画课结束后,就剩她一个人还没走,刘老师突然坐到了她的边上,还将手伸进了她的衣服里。
次日一早,李女士立刻带着女儿来到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光华路派出所报警求助。随后,民警立即组织警力来到位于银龙路附近的兴趣班将刘某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
面对民警的讯问,刘某对自己猥亵兰兰的行为供认不讳。
目前,刘某因涉嫌猥亵被秦淮警方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延伸阅读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乱象丛生
中国现代培训机构起源于民办,是为有志于出国的留学生打造,由于市场需求暴增,为不良商人无底线的疯狂逐利埋下了种子。
案例1:脑立方培训机构
这是“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忽悠人”的套路,学费6.8万元,称1小时可创作20首古诗。
去年有记者调查了一个名为“脑立方”的培训机构。“脑立方”培训班面向6至18岁的学生。“脑立方全脑应用亲子导师”丁士千向家长宣讲“脑立方”的神奇效果:“超感心像力”课程提升孩子专注力,蒙着眼睛也能辨别物体颜色;“脑屏成像”课程增强孩子记忆力,对任何文章篇目过目不忘;“超感创作力”课程激发孩子创作力,1小时写20首古诗,再不愁背书和写作文……
案例2:新东方幼儿学习部
“没证书也说自己有,反正家长们也不懂!”
所谓“名师包装”成为了培训机构的常用营销策略之一。
有人辩解称,只要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诉求,你就是“名师”。真的是这样吗?正义君表示,师资造假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可能涉及虚假广告或是违法广告。如果可以舌灿莲花转移消费者的注意力,顶着假头衔教学,那么,培养“名师”更像是培养“名嘴”。
在著名的民办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调查时发现,新东方的幼儿学习部泡泡英语学校,毫无任教经验的记者在名师卡上被要求写下“教学经验丰富”字样。在新教师培训中,新东方会专门教授新老师如何说服家长的话术,让新教师在向家长介绍自己时“没证书也说自己有,反正家长们也不懂”。
记者通过面试进入新东方。同一批进入新东方的有近百人,包括应届毕业生、毕业仅一年的职场新人、还有从未从事过英语培训的工作者。新东方工作人员曾表示“没有经验也没有问题,之后会进行培训”。
毫无教学经验的应届生,名师卡上写有“多年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字样!
案例3:北京某早教机构
记者以想开办加盟店为名向北京一家早教机构咨询,客服人员说,教育部门现在不会监管,只要办个工商登记就行了。老师培训也“很容易”,即使没有学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15到20天基本上就能上岗了。加盟店可以开设父母课堂、领导力培养、全脑开发等48个课程,200-260元一课时定价随意。
“恐吓式营销”:比花钱更“重”的是安心
一位在师范院校任教的妈妈告诉记者,她给5岁的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包括数学、书法、美术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认为这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记者又采访了一位家长:陆女士是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早教非常紧张。“都是4岁,我一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会好多英语单词了,闺蜜的女儿3岁认的字比我儿子多,心里就焦虑得不得了,看来我要多给他报几个班了。”她说。
青少年研究人士说:早教机构之所以能诱惑到家长,一方面是因为“起跑线焦虑”作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长思维认知的偏差——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没有充分的认知,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幼儿。
他说,家长应注意与孩子之间进行有质量的陪伴,早教机构的教育并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其次,家长应理性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奇葩”教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最后,在选择时尽可能参与观摩体验,避免被一些教育机构炒作的概念所迷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中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图是早年一则央视公益广告,为家长们的育儿理念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央视公益广告
小编曾经有过从事教师工作的经历,也在培训机构做过一段时间兼职,培训机构终极套路是给学生洗脑,通过多方面测试结果打击学生自信心,证明其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假象。再通过劝说学生多上课刷掉课时,让家长充当取款机不断交钱买上课次数,至于学习的效果如何,就看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来自圆其说了!
不良培训机构骗术之所以屡屡得逞,归根结底是急功近利之心蒙住了家长的双眼。
保持清醒头脑,莫让你的孩子再走进别人的套路,更严重的是受到某些人格不健全老师的伤害,在人生成长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