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创业者们如何借力,打造核心共享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悄无声息间占领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家预言:2050年共享经济将会取代资本主义,先不说共享经济在中国颠覆了多少传统的商业模式,以目前情形来看,以共享单车为开端的共享经济,只是小打小闹的开场舞,相信更精彩的表演还在后面,我们且看,如今正在发生的共享经济有哪些?
出行领域共享
专车:共享经济下,对市场上闲散车辆进行整合,采用c2c模式,将乘客、驾驶员连接在一起。如:嘀嘀打车、神州专车、中国优步等。
拼车:把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费用均摊:天天用车、友友租车等。
住宿共享
短租:以小猪短租、蚂蚁短租为例。
长租:在共享经济影响下,传统的租房市场出现了一种集中式的整租公寓,统一拿房,统一装修。如:蘑菇公寓、自如管家等。
以及餐饮共享,办公共享,知识共享等等,以及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形式的轮番上阵。
可以说,只要创业者敢想,似乎任何行业都可以与“共享经济擦出火花。如今很多创业者在摩拳擦掌,想要在共享经济领域大显一番身手,这是创作者对共享经济的激情,也是勃勃的野心!
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共享经济的本质其实是一句话,弱化“拥有权”,强调“使用权”。无论是资源还是技能,对于拥有者而言因为私有化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得到更广阔的价值。但,共享经济真的是适合所有的行业吗?创业者尝试进入共享经济领域的时候,需冷静思考:什么样的共享可以大胆的称之为一个“平台”?亦或是共享经济适应市场的必要因素是什么?
我们回归到:什么东西是一个平台?符合“共享平台”的要素是什么?
1.是否具备市场规模
首先,一个平台一定是要有规模的,它的受众面一定要广,一个小众的事不能称它为平台。规模扩张是第一位的,只有到达一定规模之后边际成本才会不断趋近于零,从而保证服务者以最少的劳力挣到最多钱,同时用户能得到高性价比的服务,这也是平台最大的吸引力。
2.是不是刚需?
以最近的服装共享为例,衣服算不算是“刚需”?答案是一定的,但是租和共享是不是刚需?相信该行业的创业者也不能十分确定,但以咸鱼app上,二次服装的变卖与转手分析,市场上对衣服的租与共享一定是有需求的,随着消费新升级,对众多穿衣场景有着高需求的女性来说,服装的“租与共享”是否是刚需,能否最终经得起市场考验,这一切都还是未知的变数。
3.离散性
在互联网经济体系下,创业者是难以真正掌控市场变化的,消费群体不受控制,区域也不受控制。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东西可能蔓延到创业者看不到或者想不到的地方去。
若是为了谋求发展,将特定的区域划分出去,不在行业的共享范围内,但这种做法又是违背互联网共享精神的。以新疆地区为例,服装共享下,该行业的创始人一定是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把东西送到该区域,但,此区域的共享又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靠高频或者靠规模才能把这些这解决。那么此种形式下,由“离散性”带来的后果,哪个创业者能担负的起呢?
4.高频的问题
我们拿如今的共享单车与共享雨伞分析,在高频需求的问题上,共享单车是绝对占据优势的,但,共享雨伞就会面临着气候的因素,对于一年不下几次雨的地方,共享雨伞又会受到地域性的限制,而难以真正全国范围内,把共享的大门向群众打开。
5.稳定性
消费新升级下,人们的需求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共享领域,要充分考虑“稳定性”这一因素,还是以服装共享为例,服装共享需求是否稳定,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背后的物流体系的服务性要求,如果服装共享提供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需求,例如:包月包年,那么至少可以在此期间,预测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背后匹配相对应的物流方案。良好的物流体系,可以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很大程度上又与共享服务体验的好坏挂钩,所以,这背后需要很多行业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决定共享经济能经受住多大的市场考验。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潜在的共享:餐厅的碗经消毒后可以再次利用,宾馆经二次打扫更换可以再次利用等,这些是在时间的河流中,由传统经济传承下来的,得以被人们接受,但共享服装这些新形势是新开辟的,很多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转换消费思维,但现下,共享经济无处不在,相信未来在更多领域还会有更多新奇的共享经济发生。而创业者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追逐中,留下辉煌的战绩,要看创业者们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