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邮政快递真的好辣鸡!不如任何一家快递公司
回答关注(285)|查看更多问答
174个回答
奕288084
02-26 08:410赞踩
国有体制与国有管理者心态问题,国有企业管理者不求上进不求创新,国有企业管理者邋遢懒惰造成的原因,民营企业需要市场的渴望大于国有企业,所以民营企业始终就有市场压力,必须用背水一战思想看待风云变幻的市场,民营企业始终有紧迫感,紧迫感也是做大市场的核心理念,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恰恰就是缺乏这样的思想意识。评论
没了记忆2006
01-16 14:13624赞踩
刚从邮政离职,在邮政呆了一个礼拜。
我只能说,国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给普通员工的工资和激励很低,大家缺乏积极性。
大家都知道快递是都计件的。不管收件还是派件,都是计件。另外,不管在顺丰还是其它快递,都是派件不赚钱,而收件才赚钱。邮政快递员,派件不赚钱,收件也不赚钱,所以大家普遍缺乏积极性。邮政收个件才一块把钱,和派件一样,怎么可能有积极性。
还有一个,邮政一个快递员管理的区域非常大,因为邮政普遍以派件为主,收件比较少(邮政在沿海收件应该还是比较多,但是仍然少于四通一达,特别是淘宝这一块,邮政的业务并不多。),我在主城人口集中的区域,一个邮政快递员负责十多个小区,而且都是高层建筑(都是30层的高住宅区),在韵达的时候,一个区域也就几个大小,小区。顺丰个人负责的区域是最小的。所以从收件开发程度上来说,邮政比不过其它家。
另外,邮政和顺丰一样价格控制得死,不像四通一达一样,区域的承包人灵活性非常大,这在小区个人寄件和淘宝卖家寄件客户对运费价格很敏感的客户里,两家都难有作为。
说说客户群体。顺丰在公司寄件业务的方面领先,在个人寄件业务不太多。邮政在公司业务,特别是文件,政府,和国际件方面业务非常多。四通一达还是靠淘宝为生,现在以阿里的菜鸟联盟过日子。顺丰对公司大客户业务,都有优惠。邮政听说也有。顺丰之所以在公司寄件业务方面做得更好,因为公司对时效的要求非常高,顺丰非危险品,都是默认次日达,其它公司都难做到。我们个人也一样,着急的快件宁愿贵点也会选择顺丰。
邮政的派件费,是文件8角,包裹1.2(这是我们这个城市,其它地方不了解)。有一个好处,是不用自己出车出油出话费,快递柜的费用公司承担60%,不像四通一达,车子是自己的,油钱自己掏,话费也是自己的,代理点,快递柜的费用完全自己承担,而派件才9毛一件,扣除成本,一般在6-7毛左右,所以只能靠收件赚钱。顺丰派件比邮政高点。收件提成要高得多。顺丰的收件积极性更高。顺丰邮政都会给员工买五险,而顺丰的快递员大多可以拿到六七千甚至上万,同样,顺丰快递员的车虽然是自己的,但是公司提供油补话费补贴。邮政的快递员,一个也就3000-4000来块钱。正如邮政经理问我怎么不干了一样说的,邮政嘛,国企适合养老,在我们城市,3000-4000块钱不高也不低。那些派文件的,8毛一件,一天也就那么100来件,很多件还要本人签收,耗时又耗力。
还不得不说一个,邮政的快件,远比其它任何一家都复杂。特别邮政的文件不要看派件费不高,但是重要性非常高,比如法院的文件,这个必须送到本人手上,代收都要多个心眼,要是本人说没收到影响了官网,那可是吃连带责任的,本人签收的文件,是非常耗时的,所以以后大家在本人放签收时别嫌快递员催你要快,为了几毛钱,快递员时间耽误不起,大家相互体谅一下。所以说邮政普遍都有专门骑摩托车送文件的。还有就是国际件,特别是现在海外代购非常多,这些件都是比较值钱的,丢了件,麻烦远比四通一达的淘宝便宜件要麻烦得多。现在不管哪快递公司,对丢件都控制得非常严格。所以那些说内鬼偷了的,是非常非常小概率的问题。大家都会用快递单号查询快递到了哪里,对于快递公司来说人,快递的每个流程都有记录,丢了件查得到是要负责的。所以邮政有一点比其它快递公司做得好,就是快件派完后,会在存根单上写上派件送到了哪里,有本人签收,代签收的话,是放到了快递柜还是物管,还是代理点都要记录,而且在要录入管理系统,并且存根也要扫描进系统。流程复杂,但是查询这个件到哪里去了,远比其它家靠谱。
归根到底,邮政的底层员工并没有其它快递公司那样有积极性。邮政也在改革,只是自身本身问题要比其它家复杂得多,像那些偏远地方,其它快递公司不去的,邮政还得去,完全市场化,也不是很现实的问题。邮政应该学其它快递公司一样,改变对员工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待遇和积极性,公司竞争力加强了,员工收入也跟着提高,而不是让员工觉得就是一养老公司。真正想赚钱的有上进心,谁愿意呆在邮政里?
304评论
二言三拍
02-20 12:5529赞踩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劣势:
慢,比一般的快递慢30%+态度差,拿着银饭碗的人在服务你啊,你爱寄不寄,你东西爱收不收,和我工作和薪水没关系.中午会休息,绝对没人服务贵,比正常快递贵100%,比顺丰贵50%查询网站烂得不得了
具体说,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上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
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员工观念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政企合一的体制,普遍服务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混合,导致市场意识不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使邮政工作人员目前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发展物流的全局观念,也缺乏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商业机巧
1998年邮电分营后,中国邮政开始独立经营。但是中国邮政仍然是政府型企业,长期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垄断经营,导致邮政的缺乏市场观念,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的需要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缺乏市场营销观念与竞争意识。正是由于垄断经营,缺少对手并且长期依赖政府补贴,与外资快递和民营快递企业相比,缺乏相应的商业机巧。
(3)缺乏品牌意识,品牌建设方便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品牌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品牌定位不准、缺乏内涵、维护管理水平落后,致使邮政品牌体系缺乏整体效应。中国邮政一直缺乏统一的品牌规划,品牌形象缺乏凝聚力。邮政下属诸多子品牌 例如ems、思乡月、绿卡、中邮专送广告等都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连锁经营的大品牌。
(4)服务价格较高,吸引力较差
在同城快递业务中,民营快递占据优势地位,除了灵活的机制外,较低的价位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缺乏价格调理自主权的ems是与国内快递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无法自主经营,对于价格调节方面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因此导致价格较高并且缺乏灵活性,无法更强的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5)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邮政职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水平整体较差已成为当前中国邮政快递的最大劣势。很多民营快递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只需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但邮政快递ems需要去邮局投递,而且全天服务时间固定,再加上投递手续复杂,都导致了邮政快递服务手段落后。中国邮政ems长期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意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和客户关系。
而以顺丰为代表的中国快递业何以十年间规模增长了近25倍,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经济的“黑马”,信息经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传统经济条件下,交易以地理空间范围为局限,跨空间大规模碎片化交易体量有限,互联网与新零售的发展迅速打破了原有格局,商业模式去空间化,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最终需求,然而奇点效应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指数型发展,也为物流快递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换而言之,信息经济在倒逼快递服务能力的升级,这是一场信息化拉动工业化,物流快递业彻底融入数据化、智能化的历程。
一、新零售倒逼中国快递基础服务能力规模扩张物流快递业具备网络性、均质性的特征,理想状态是稳定发展、流速均衡,各环节资源衔接规律。但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经济发展规律并非如此,近5年线上零售同比增速接近58%,快递业务量增速也超过55%,尤其是双11,快递业务量接近平时单日处理量的十倍,为快递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中国快递企业每逢双11前夕一定会加大设备,网点、人力、运力的投入量,已经是行业内默认的规则,一方面这是为了应对双11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来年发展提前布局。
快递业决策层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当年双11的增量(基础设施与运力)一般就是来年的常量,因此企业的投入的资源并没有浪费,符合经济规律,这也是为什么行业如此动作的原因。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电子商务确实是在倒逼企业赋能能力升级。
2005年,中国只有8.6亿快件,10多万员工,如今快件日均处理量已经超过8000万件,而在2012年,双11单日产生的8000万个快件,快递公司花了5天时间才全部“消化”完毕,到了2015年双11,仅阿里巴巴平台产生的包裹就近4.7亿个,是3年前的近6倍,全部在一周内消化完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压力让快递企业持续增加投入规模,提升运营能力,2005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不过10多万人,2015年统计,这一数字已经高达203万,其中超过110万是一线快递员。
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增长更快,快递网点、代收点极速增长,2015年底比2012年增长了10多倍,中西部地区增长尤为迅速(基数低),中转基础设施比2013年增长了230%以上。
二、信息经济发展与中国快递业技术升级物流是一个多环节相互协调的运营系统,一旦某一个环节效率低,则整体效率降低。在信息化方面,中国快递与跨国巨头曾经存在过巨大差距。早在80年代,联邦快递就开发出自己的条形扫码系统fedex super tracker和基于pc的自动化运输系统。1994年,联邦快递就开始通过fedex.com交互式网站,让客户可以查询到包裹信息。
中国快递业普遍直到2005-2008年前后才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例如圆通2009年与ibm合作开发的金刚系统,但赶超速度惊人,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国内快递公司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it化进程,很快进入数据化与云计算融合阶段。
2015年韵达与菜鸟物流云的合作,成为第一家上云的快递企业,快递企业系统软硬件成本主要包括购买和搭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测试运营相应的配套设施的费用及后期升级维护费用,相比企业自建基础设施,通过物流云灵活使用的成本更低。
其次,云计算的saas模式可使系统的业务功能随着业务流程、市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更加灵活高效。
在智能手持终端方面,中国快递起步晚,2004年开始引进hht,但企业很快进入自主研发阶段,产品更新换代的不断进行,5代-6代手持终端不但具备物流信息采集功能,还包括了pos机、发票打印等功能。近年来与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衔接,实现了信息提示服务等多种衍生功能。很多快递公司甚至自行开发app,使智能手机具备传统hht的基础功能。在分拣作业方面,国内快递企业开始大规模引入全自动分拣设备,顺丰已在北京、深圳等多地运用全自动分拣设备,最大处理能力为每小时2-4万件,圆通、申通等企业也分别在杭州、金华等地上马全自动分拣项目。全自动分拣的成本较高,通常情况下,人力的确足以满足普通作业流程,但全自动分拣设备的最大值上限,对于峰值处理能力的提升是不可否认的。
2015年低,圆通、中通等快递公司日均处理件量均已超过1000万件,而且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相比跨国快递大佬ups、fedex的差距在迅速缩小,国内很快将会诞生出日处理量1500-2000万件的巨型快递企业,包括直营和加盟型。
三、中国快递的智能化后发优势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还出现了互联网企业反过来推动快递业展的情况,如菜鸟网络,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快递行业提供数据共享平台和一系列数据基础设施产品,例如电子面单,统一了物流快递业数据的标准,也大幅提高了快递行业的运营效率。中国快递业加盟模式曾经饱受诟病,以往学界与业界公认的中国物流快递大而不强,是基于工业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协作成本足够高,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的经济理论前提的。简而言之,此前一家大企业,拥有统一的系统和全部网点,那么各部门之间协作效率一定高,跨国巨无霸企业发展无不遵循这样的规律,这也是后工业化时期的现实。
然而,这样的前提正在为数据公共平台所打破,平台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协作成本迅速降低,无数中小企业,只要对接数据公共平台,接受资源配置调度,其整体效率未必比一家巨型直营企业低。
自2013年至今,快递爆仓现象逐年减少,时效逐年提升,如2015年双11时效同比减少了14个小时,是发生在眼前的事实。平台经济与互联网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