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房价股市物价过去的得失,总结预判未来走势

某位伟人曾经说过,他的一切成功都来源于对过去的总结,所以总结过去非常重要,类似照镜子,不会总结和反思自然就很难进步,总结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预判未来:
【关于房价】:昨晚睡前突然想到,15年330后提到的房地产去库存,总体还是成功的,尤其是三四线,成功地把债务转移到居民身上,并带动经济繁荣了两年。但也有个很大的失误,那就是误伤了一二线,把一二线城市泡沫吹起来了。
这个也带来很大的麻烦,实体经济压力大增,15年后外储持续大幅度下滑,带来巨大压力,后面不得不牺牲人民币国际化,进行货币管制,甚至影响了一代一露。其实当时提到房地产去库存,主要是说三四线,可惜不小心被热钱利用了,带来几乎是灾难性的后果。
一线房价这一点,管理层错了,错在大意了,被资金偷袭产生巨大泡沫,导致现在一线房价上不是,下也不是。我判断也错了,没想到做事这么极端,和粗陋。简单比喻就是,他们不应该吃掉这泡地产泡沫的狗屎,我没判断出来他们居然吃了这泡狗屎。
【关于股市】:股市14年判断牛市这个没问题,当时态度非常明确。这里主要谈17年的判断,当时逻辑认为,持续ipo抽血会带来整体性亏空,指数虽然好看了,但会带来个股下跌,现在看这个总体判断没问题,17年也是80%个股下跌。
不足的地方是,低估了管理层的动员能力,把公募和国家队捆绑,大家各取所需,公募选择白马做业绩,国家队正好利用稳定指数,最后少数白马涨的确实不错。
所以总体我判断对了,局部低估了体制的优越性,也低估了贫富分化,有人没钱了,但有人更有钱了。当然了,这种小概率上涨,即使低估没判断对不参与也没问题,投资中,不亏比赚更重要,在去年风声鹤唳情况下,谨慎点没错。
【关于物价】:关于物价的逻辑,我和老蛮是一致的,那就是佛利德曼说的,一切价格都是货币现象,货币持续扩张,必然带来物价的上涨,最先涨的是房价,然后是供几侧带来的原材料,最终会带来刚需的普遍涨价,货币缺乏约束的体制下,没有通缩,只有通胀或滞涨。
这个逻辑大体也没错,只是实际过程中慢了一些,而且在货币管制下,同时美元持续弱势,带来人民币汇率一波上升,当然了,这个和物价关系其实不大,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平衡掉了。
【对未来价值】:过去两年判断总体是上是对的,不足的地方是低估了体制的优势和决心,或者说没底线,在局部和速度上有些偏差,这一点需要重点注意。
三四线去库存是成功的,一二线泡沫吹出了后遗症,所以会继续严控一二线房价,坚决不能让上涨,所以个人认为18年一二线重点城市房价不可能上涨,这是管理层的心理底线。其他那么看多房价的逻辑,在汇率和居民现金流逻辑面前不堪一击。股市方面17年公募赚钱效应带来资金持续入场,同时房地产资金溢出,可能会继续炒作大盘股,尤其是低市盈率的银行股,长线看好。至于物价个人认为18年19年会继续扩散,珍惜这波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