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总结2017年像一位智者,一瞬现身,一句言语,便倏然消失,他说的那些话,只有在某一天你才会想起并理解了。我觉得人生会有积淀,只是我们总想留住本留不住的,比如时间、比如感情、比如某个人……2017年,父亲的土地压青,他说要全都播种小麦,长势一定不会差。我便看见一大片麦田,并想到由此生发的种种欢愉。母亲身体常年不好,消瘦和病巍巍的脸面,我知道有一天她会变成外婆苍老的模样。人为什么总重复相同的伤感,都那么深刻,从没有改变和减轻。我一直认为母亲的病可能是胃下垂,或是因肠壁太薄而黏连打了结,好在最近确诊她患的是胃下垂,没什么大不了的。看见母亲宽心了,我心中的担心放下了。
2017年,我在心田种下希望,做耕耘者又饱尝歉收滋味:写了碎语9400字,一并之前碎语集7.5万字为《奢侈时光》,流金岁月里我买下如许闲言碎语,奢侈与恐慌感并重。写诗歌7首,《蝈蝈》写面对时间与工作的无奈;《殇》写了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别莺儿》写了我真实的生活;《四月初十雪怀乡》触景生情;《望月有感》写大自然的境界;《夜》写了我对自然的感受即是对生命的理解。诗歌总体较好量却太少,诗是升华的闲暇,是凝聚的时光,诗等于心情加时间,真情用以自乐!
2017年,匆忙读完26本书,一知半解,圈点无力,至今感受着《呼兰河传》《病隙碎笔》《三体》《活着》等书给我身心带来超乎想象的冲击!书是某时某刻真实的生活,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活在其中,感叹在其中。冬月奔丧回乡触景生情,有感岁月斑驳变迁,听来几件丑事刺耳,骇人听闻,深感大时代背景下民风骤下,淳朴不再,遂写了《回乡琐记》。试着写《解读》,想一窥智慧之面貌,发现它无从驻扎,它不敞开自己也不关闭别人,有心的人自有智慧。有感春节年味渐远,写了《过春节的时候我们过什么》。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几个陈年的故事,或听来的或自编自导的,只是老早就编好了开头和结尾,却无从知晓中间发生了什么,《刘二与李柳》就是其中一个,是我很多记忆的一个载体,有父亲和母亲的影子也有我的黑暗世界。采编内刊7期,写《人物》3篇,相关内刊上发表文章若干。
2018年,踏上新征程,迈向新时代。匆忙者匆忙生活着,清闲不是清闲者的福利,我带上书单、带上无限可能,只想一边放慢脚步,一边微笑,一边踩这个世界。(原创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