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遵义
遵义,中国革命发生转折走向胜利的重要节点。今年9月,我随我们昆明陆军学校五中队1984届部分同学相聚再次来到这里(80年代到部队时在遵义停留过),亲近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昆明陆军学校五中队1984届同学,毕业30年之后在热心同学的寻找和倡议下,于2014年的7月在昆明首次相聚。那一次,由于组织匆忙待我接到通知时,飞机票都已经买不到了。那次之后,我就寻思参加下次聚会活动。我记得我们五中队的同学当年应该是125人。毕业之后各有军务,除了这几年个别同学有条件通信联系以外,绝大部分都是既未见人也未闻声。说实话,作为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而今又是已经走过了大半生的我们还是很怀念我们那个时候的时光的,也很想知道而今这些同学生活工作得怎样。
今年的这次聚会是2014年确定的两年一次的例会。我是在今年4月去老山前线参加“边防钢七连”别离三十周年聚会时从同学口中得到信息的,因为这个同学是上次聚会的组织者之一。他说这次聚会计划在贵州进行,预计在8.9月份。从那之后,我经常关注同学群的信息。今年9月6日,贵州同学组委会发出24至25日在遵义举行聚会通知后,我就立即寻查前往遵义的行程,并发动妻子与我同行而提前购买了前往遵义的火车票。
当年我们五中队那批学员都是在原昆明军区范围(1985年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内招收的。大部分学员都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刚结束应征来到部队而考入军校的。应该说这批学员的培训目的有很强的针对性。1984年7月,这批学员毕业之时正值老山者阴山作战之际,大批学员分到了中越前线或者到前线经受了洗礼。而那时,即使在同一个部队都会在不同方向,在同一个方向而不在同一个阵地,各有各的任务,是很难相知相见的。
三十二年后的相见,一些同学因故因事不能前来,还有8个同学已经提前结束了人生。前来的同学不及当年学员的一半。曾经同吃一锅饭同在一室寝的同学,大都不能相认了,一个个昔日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都是半老不老的中年人了(他们大都在营团职岗位离开部队转业地方工作,而今临近退休,只有1人在军职领导岗位,不多的几人还在师团职岗位)大家相见时有说有笑也有调皮搞笑。讲同学时的学习生活,也讲那些茶余饭后的趣事。
我们那时军校的学习除了设置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政治科目外,大部分是丛林战术、射击技术、军事体育、军事地形学等军事科目。在室内上课的时间较少。早上是五公里越野再吃早餐,晚上是军体训练再上床睡觉,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好多时候上高低床的同学都要其他同学帮助。但是同学中的进取意识团队意识都是很强的。我记得临近毕业时学校组织五公里武装越野,同学们是跑得快的用背包带拉着跑不动的前行,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最后我们中队以23.17分获得学校各中队比赛第一名。
这次聚会活动,适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组委会确定“以追忆同学情,重走走征路”为主题,我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在红军山纪念碑向红军烈士敬献了花篮,儋仰了红军烈士陵园。参观了红军长征青杠坡战役遗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渡、茅台酒文化园、茅台酒厂生产线,从实地和图文影像中看到了遵义的革命历史,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从现实发展中看到了遵义的发展前景,坚定了中国梦的信心。是一次很好的值得回味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