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卡还躺在自己衣兜里 嫌犯冒用其身份转走十余万元钱款


海宁:卡还躺在自己衣兜里 嫌犯冒用其身份转走十余万元钱款
1月20日,媒体报道了杭州联合银行内鬼牵出42位储户存款9505万元被盗大案。该案谜团还没解开,奇葩事又出现了……
湖北人李先生在海宁做化工原材料生意,经过10年打拼已经小有成就。日前,他遇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2014年12月27日晚上,在短短的5分钟内李先生先后收到了建设银行发来的两条消费提醒短信,共计12.8万元!银行卡明明静静地躺在自己的钱包里,里面的钱却莫名其妙地被人取走了?
钱到底去了哪?
2014年12月27日,海宁警方在接到李先生的报警后迅速介入调查。第二天警蜀黍赶往上海,在当地警方及银行的配合下,警方发现了整个资金流的走向。
据了解,2014年12月27日晚上,嫌疑人用李先生的身份信息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将李先生存在海宁建设银行的这笔钱,分两次转到了上海银行。之后,嫌疑人又将钱转到了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在那里,嫌疑人继续用李先生的身份信息,将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张邮政银行卡中。最终,在28日的上午,嫌疑人将已经转到广东茂名的钱取出,依次完成盗窃。
那么,为什么嫌疑人要将取款搞得这么复杂呢?因按照银行规定,一张卡一天最高只能取2万元,超过这个数额,当天就不能再取钱了。于是,嫌疑人就分成多个户头,这样就可以尽量多地将钱取走。而当李先生的身份被冒用,留下的手机号码,却不是李先生的,这也就导致李先生无法掌握资金的走向。
在强大的科技技术支持下,沿着资金流走向,警方研究了抓捕思路。1月20日,警方赶赴广东江门,将主嫌犯吴某(男,29岁,广东省江门市人)抓获归案。1月21日,警方又顺藤摸瓜,在茂名将马仔古某(男,22岁,广东省茂名市人)抓获归案,同时追回扣押的赃款23万余元。1月27日晚,另一名主犯范某被抓。
李先生的信息,究竟是怎么泄露的?
警方估计,一个是遗失;二个是在办理什么手续时,身份证的复印件被流到社会;第三个就是信息被第三方倒卖。
警方还怀疑,李先生的这起案件中,有一个较大的网络组织,专门从事这类犯罪,因为警方追回的20多万赃款,显然来自全国各地,据警方估算,除了李先生,他们在全国各地作案案值估计达上百万元。
案件虽然已经侦破,但还有些谜团还没得到解释:
比如,为什么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泄露后,别人就可以以自己的身份办卡?办好卡后,怎么就可以将本该属于自己的钱,被人家悄无声息地转走呢?而且,如果是吴某从第三方买来信息,为什么刚好是李先生中枪?这中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
李先生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规避这种风险呢?一切要等案件审理好之后,才会水落石出。(消息:《今日早报》图片:我心依旧恋)

2014年,爸爸去哪儿;
2015年,存款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