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股票型公募基金投资者收益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资人追涨杀跌和追逐明星基金。
个人投资者相对专业投资机构在信息和研究能力上均处于劣势,很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于是很多人转而想到投资股票型公募基金。那么,此类公募基金的绩效如何呢?
针对截至2016年12月底在中国市场上归属于股票型基金的1179 支公募基金产品进行研究后发现,所有四大类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增强指数型、被动指数型、偏股混合型)的净值收益全部跑输沪深300价格指数。具体而言,股票型公募基金整体年化价格收益落后沪深300指数2.92%,其中增强指数型落后幅度最大为6.79%,其次是被动指数型,落后幅度为3.73%。
大家看表一里面的数据或许会问,为什么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的收益和指数的表现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选取的是国内全部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历史收益。很多指数型基金的对标标的并非沪深300指数,如果一些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的是过去绩效表现弱于沪深300的指数,那么该基金的收益就难免低于沪深300指数。如果我们单看追踪沪深300指数的被动型指数基金,他们的绩效表现就会更接近甚至优于沪深300指数。
那么从长期来看,股票型公募基金到底能不能跑赢市场?
从过去11年的业绩来看,如果以具备至少5%的超额收益算,有29%的基金跑赢大盘;以累计收益率高于或低于大盘不到5%(不含)算,跑平大盘的占51%;剩下跑输大盘的是20%。如图二。这样来看,投资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长期下来,基金有八成以上的概率会跑平或是跑赢大盘。
可惜的是,实际上基金跑赢大盘的时候,基金投资人往往赚的并不多;而当基金跑输大盘的时候,投资人亏得却很惨。80%跑赢大盘的概率看上去很吸引人,但个人投资者的真实收益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为了更深入理解个人投资者的真实收益情况,我们针对收益率差异做了进一步分析。所谓收益率差异,是时间回报率和资金回报率之间的差额,英文叫做return gap。收益率差异在学界受到关注是因为很多投资人反映自己的实际收益远低于基金净值的收益。所以我们把投资人真实获得的收益和基金净值收益做一个比对,看看之间的差额。
要了解差额产生的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个不会造成差额的例子。假设我们买入一支基金后一直持有不动,这支基金四年内年化收益率15%,那么我们的平均年率收益就是15%,这时候是没有任何收益率差异的。
但通常情况下,很多人买基金是因为它过去一年的表现良好,卖基金是因为它过去一年的业绩糟糕。如果这只表现糟糕的基金在第二年业绩反转,获得30%的收益,投资人是没办法赚到这笔钱的,因为他已经出场了。如果投资人看到基金业绩不错,再次调头买入,却没想到第三年基金业绩又不如预期,只有5%。这就造成基金净值收益和投资人实际收益之间有差异。换句话说,投资人在频繁的买进卖出中,错过了基金的收益,却承担了基金的亏损,造成时间回报率和资金回报率之间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时间回报率(基金净值收益)和资金回报率(投资者真正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差额,整体达到-9.03%。普通股票型基金更高,达到-15.82%;增强指数型与被动指数型最小,分别为-7.57%和-8.45%。数据表明,国内投资者追涨杀跌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为什么个人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所得远低于基金净值呈现出的收益率。
如果把申购赎回费用考虑进来,这种差异就更加显著。从2006年初到2016年底,全部股票型公募基金的真实收益率是每年亏损-1.36%,主动股票型是每年亏损-1.44%,普通股票型基金每年亏损-5.48%,如图三。
那么,投资人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基金?
我们的研究团队将2005年7月以来国内的所有股票型公募基金分为3大组:过去一段时间一年表现最好的1/3作为胜者策略组,中间的1/3作为中间策略组,最差的1/3为败者策略组,将每组按净值加权作为投资组合持有1个月,结果如下表四所示:
总体来看,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优秀的策略,未来的整体表现要差于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不好的策略,甚至有时会差于表现一般的策略。其中,过去一年表现最好的基金,接下来一个月的平均收益率要比过去表现最不好的基金低7.19%,这个差额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数据。
因此,我们认为投资人在挑选基金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风险分散,不要集中持有某支基金,对明星基金或是最近的热卖题材更是要小心甚至避而远之;二是控制投资成本,避免频繁申购赎回,尽可能长期持有所投资的基金,并选择申购赎回费用和管理费用比较低的基金。
首先说分散风险问题。从投资心理上说,很多人集中持股或者集中持有某支明星基金,往往是出于贪婪,他们希望自己的投资产品可以一次性翻十倍、翻百倍。投资者常常误以为自己具备强大的择时、择股、选基金能力,但这是很危险的心态。一个成熟的投资人应该对市场心存敬畏:市场上绝不缺乏选股高手,我买的股票、基金不一定会涨,分散风险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再说投资成本问题,我们认为,没有申购赎回费用的金融产品,例如etf,是非常不错的投资选择。研究发现,国内的基金年费(包括管理费以及托管费)平均为1.4%左右;而且年费之外还有平均高达2%的资金进出费用。这些林林总总的基金费用加在一起,都成为侵蚀投资者收益的重要因素。下图五提供了更详细的国内股票型公募基金的相关费用。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想通过投资股市稳定地积累财富,关键是买入追踪大盘的低费用被动型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参与市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