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 无知无畏耍流氓!
乔志峰
空姐遇害案凶手系河南人,河南遭遇“地域黑”。近日,在抖音短视频app上出现的一段视频惹怒了众多网友。一位小伙在视频中说,“空姐这件事情大家都传的非常火,我觉得吧,这件事证明了河南人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从古到今,河南人都没有一个好东西,从来都没有。”(5月17日大白新闻)
河南人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真是无知无畏,公开耍流氓。
地球人都知道,某些人为了炒作走红是多么的无所不用其极。而某些网络视频平台,更是聚集了无数想出名想疯了的脑残。他们没有智商,他们没有底线,他们不讲节操,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脸。他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印证两句名言——想出名,先发疯;人不要脸,鬼怕三分。恭喜这位小哥,他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三观,同时也再次成功地在视频网站的大垃圾堆上成功地拉了一泡臭屎。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那些声称“河南人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的人物,大放厥词之前还请自查祖宗十八辈,看自己祖上是不是河南出来的。
最近有两个关于地域歧视的新闻备受关注。一个,是刚才说的抖音视频,一个,是爱奇艺招聘时备注称“今后河南人尽量先过滤掉”。前者不过是个人炒作,我们大可忽略;而后者,却真的值得反思——作为知名企业,为何也如此短视呢?
中国很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带来的,是社会的多样性和风土人情的丰富性,而非分歧和隔阂,更不能将其当成扬己抑人的借口。可是,尽管屡受诟病,但“地域歧视”依然阴魂不散,在网络上、现实中,经常会有类似现象发生。就连知名公司也犯此类低级错误,可见“地域歧视”是多么的顽固。不知道类似想法和做法,只是个人行为,还是涉事公司不成文的规矩?很多事实证明,喜欢搞“地域歧视”的人,其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其实是病态的胆怯和自卑;那些动不动就对别人挥舞地域歧视大棒的人,更需要道德的教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引导。爱奇艺道歉了,是好事。但愿是发自内心、真正认识到了错误,而不仅仅是为了平息舆论、危机公关。同时更要反思,企业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企业文化是否出了问题,特别某些傲慢与偏见是否根深蒂固。不改变,企业走不远。
拿地域歧视说事儿,特别是黑河南人,似乎成了某些无知者、炒作者的惯用伎俩。在以前的多起哄抢事件中,都或多或少有着地域歧视的阴影,有的网友在评论时刻意强调事件的发生地,甚至有小网站还露骨地打出惊悚标题来进行无聊炒作,仿佛只要某个地方发生了不好的新闻,就给了他们展示地域优越感的机会。其实,由此流露的傲慢与偏见,恰恰暴露了地域论者的无知和落后。
央视《新闻1+1》节目组统计制作了几年来中国哄抢事件地图,据粗略统计,内蒙古、甘肃兰州、河南、四川成都、陕西、湖南株洲、云南、广西、辽宁、山东、江苏徐州、安徽合肥、湖北、浙江、福建泉州、江西南昌、广东江门和海南海口这18个地方发生过哄抢事件。18个省市上榜,有南有北,有东也有西,有贫穷地区也有经济发达地区,全中国超过半数省份“沦陷”。并且没被统计进去的地方肯定还有。而统计的依据,是媒体的报道和网络的曝光,都是引发较大关注的事件。实际上,没被报道和曝光的应该更多。不知某些地域论者看到自己的家乡也榜上有名,是否会感到尴尬?即使榜上无名,恐怕也不见得就没发生过类似现象,只不过是“漏网”了而已。
“中国式哄抢”、“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之类的不文明现象,并非某个地方的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普遍存在”,原不分东南西北,只关乎某些人的个人素质,与地域和水土没有必然联系。非要将其“地域化”,或者是自欺欺人、不愿承认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或者干脆就是以此为借口来为地域歧视张目。
“空姐打滴滴被害事件”暴露出来的,是商家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彻查真相、依法处置,同时更要追溯问题根源,标本兼治。千万不要让地域歧视杂音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进而遮蔽了对真相和本原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