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本级实现器官捐献首例,30岁小伙捐献了肝脏和两个肾脏


今年2月17日下午,小孟熊离开了人间,留下了他的肝脏、两个肾脏、两只眼角膜,5月13日上午,同样是来自嘉善的郑关菊,沿着小孟熊走过的“路”,留下了她的肝脏、两个肾脏、两只眼角膜,还有心脏。
昨天,在嘉兴打工的30岁贵州小伙小顾又一次感动我们:因为发生意外伤害后抢救无效,他的生命无可挽回,经家人含泪同意,他成功捐献肝脏和两个肾脏。
小顾是市本级实现器官捐献的首例,是嘉兴地区实现器官捐献的第八人,也是嘉兴今年实现器官捐献的第三人。
亲人久别重逢
竟是生离死别
昨天下午5点10分左右,记者来到嘉兴市第一医院住院部三楼的ICU时,小顾的母亲王辛芳还在过道里等待医生带她去见儿子最后一面。
神情恍惚的王辛芳,一直保持沉默。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靠近她时,她偶尔也开口说几句:“我已经一年多没见(他)了……上次见他是在去年8月份,在老家贵州……”
说几句,王辛芳就会继续沉默一会儿,并且闭上她的双眼……
5点20分左右,医院ICU的副护士长邹翼霜扶着王辛芳去了9床。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平静的母亲一句话没说就忍不住大声哭泣起来,撕心裂肺得令现场所有人都心疼。
除了母亲王辛芳,小顾的其他亲人也都一一来到ICU与他告别,他的堂弟阿怀告诉记者:“虽然我也在嘉兴,但平时跟堂哥的联系几乎没有。前几天,他妹夫给我打来电话,我才知道他也在嘉兴,出事了……做梦也想不到,这么久没见面,见面竟然是这样子的……”
阿怀还告诉记者,大妈王辛芳以及其他亲戚因为在江苏省等附近地方打工,所以能很快赶到嘉兴,而堂哥的父亲、妹妹和妹夫还在从老家贵州毕节赶来的路上。
意外如何发生至今是谜
医院曾开绿色通道全力抢救
1984年10月出生的小顾其实还不满30周岁,这次意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邹翼霜告诉记者,小顾发生意外是在6月13日,送到市一院是在当天下午3点左右。“他是由120急救车送过来的,据急救车上的工作人员说,他倒在路边,有路人好心打了120、110,他们才送他过来的。因为他的病情严重,我们马上开通了绿色通道对他进行抢救,包括很快就为他进行了相关手术……”
据记者了解,小顾是脑部严重受伤,但没有人说得清楚他什么时候倒在路上、为什么倒在路上。有专家指出,小顾很有可能是自发性的脑出血。
“虽然我们全力抢救,但小顾的病情实在太严重,并且手术后,他的病情还在持续恶化,回天乏术,他的生命不可逆转,我们只能回过头来看看他身上有什么线索可以跟他家里人联系,同时,根据流程,我们也把医院里有这么一个病人的消息通知了红十字会相关联络人员。”昨天,市一院ICU主任助理王海波告诉记者。
好在小顾的随身物品中,除了30元现金,还有一本临时居住证。
生命无可挽回
家人含泪作了个决定
通过小顾留下的临时居住证,东栅派出所民警辗转找到了他的妹夫,之后,小顾的堂弟阿怀、母亲王辛芳等陆续得知消息,并迅速赶到嘉兴。
而随着小顾的家人被找到,红十字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雍涵告诉记者:“我是6月16日知道小顾的情况的,6月18日与他家里人取得联系后,我们把器官捐献的意义跟他们提了提。他们都是很善良的人,知道医生已经全力抢救,但小顾的生命仍然无可挽回,捐献器官还可以在最后帮助别人,他们商量后说,愿意做这件好事!”
虽然悲恸欲绝,但是昨天晚上,小顾的母亲王辛芳还是含着泪一再表示:“能帮帮别人,总算也是件好事……”
昨天晚上7点37分,医务人员正式宣布小顾去世。之后,来自省里的医疗专家开始手术,在晚上8点30分左右,小顾成功捐献肝脏和两个肾脏。
昨晚,小顾捐献的器官被连夜送往杭州,肝脏移植给一名58岁的义乌籍男子,该男子患有乙肝肝硬化;两个肾脏分别移植给一名47岁女子(长期腹透)和一名58岁男子(长期血透)。
嘉兴地区
已实现器官捐献8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8月22日收到第一例遗体捐献登记申请以来,截至今年5月,嘉兴市红十字会已经办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达176人,已实现遗体捐献25人;办理器官捐献申请登记104人,实现器官捐献7人。
如今,小顾成了市本级实现器官捐献的首例,同时是嘉兴地区实现器官捐献的第八人,但更值得一提的,他是嘉兴今年实现器官捐献的第三人。
“今年到现在才半年,就已经有3人成功实现器官捐献,这不得不说,嘉兴广大市民对器官、遗体的科学认识和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升,这当然也与嘉兴对器官、遗体捐献的宣传密不可分。”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傅琦红说。
傅琦红表示,去年我市在嘉兴学院医学院设立“无语良师”纪念碑,使全社会对捐献者的奉献精神有了敬仰之所,也使捐献者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南湖晚报)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愿逝者安息,生命延续!
逝者安息。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
生离死别,自然规律;珍爱生命,延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