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pdm装配bom实施技术的应用研究,从而把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本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通过了制造行业及工厂装配工艺编制的规则,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装配流程和管理流程,但随着行业领域的拓宽和任务的延伸,原有的装配思路、装配手段和装配方法需要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在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方面。目前本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装配差异目前只是显示一部分bom信息,其它件信息则通过工人经验安装;
装配差异目前没有线上流程管理,更改不及时,不便追溯;
目前装配差异没有完全反应指定供应商信息;
目前装配差异通过工人手工抄写,存在抄错、抄漏问题;
装配差异不能完全体现装箱说明的要求。
虽然本公司属于行业龙头企业,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低位运行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在这些大背景下,以上问题急待解决。为此,公司高层研究决定在原有的pdm系统中增加装配bom模块,并对此立项。
一、装配bom开发方案
针对公司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与国内某知名软件开发公司合作一起在现有pdm系统中开发装配bom模块。在项目启动大会结束后,整个项目组通过前期多次调研后制定了适合公司状况的有效可行的装配bom实施方案:依据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紧密围绕设计开发系统设计、生产、试验、管理及其集成等方面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我们建立了一个支持协同设计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保证产品数据的安全、可靠、有效、一致、共享和重用。
该模块包含从设计bom发布完成后则自动转换为装配bom,并进行工位、工序及工艺文件的编制,批准生效后则统一发放至erp,再由erp将数据发送至mes系统供车间工人生产使用,此模块的添加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制造的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装配bom实施技术方案包括基本实施、系统应用界面配置。
1.基本实施相关方案
软件实施包括:建立管理流程及规范方案;建立变更管理、数据发布方案;与下游erp、mes系统集成方案;历史数据整理与管理方案等。
1.1建立管理流程及规范方案
主要包括ebom生成装配bom管理、图文档管理、版本控制、数据检索等。
首先由设计部门将ebom编制完成后则经过相关人员审查,领导批准后则通过程序自动转换成装配bom,并根据规则自动生成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工位、工序。
其次由工艺部门工艺人员对装配bom工位、工序及相关的工艺文件进行编制,编制完成后则提交给相关人员审查,领导批准后则通过程序将装配bom发送至erp系统。
最后由制造部门对装配bom制定排产计划后,并将排产计划发送至物流部和mes系统,车间工人收到物料部配送的物料,则根据排产计划到mes系统获取需要装配的bom信息。
1.2建立变更管理、数据发布方案
主要包括签审管理、变更管理、电子签审流程、发布过程、权限控制等。
由装配工艺人员发起“装配bom签审流程”。
发起装配bom签审流程后,系统会根据ebom产品型号找到对应的规则自动生成初步的装配bom。
装配bom变更主要来源:
设计变更导致装配bom变更
装配bom存在问题导致装配bom变更
装配现场工序调整导致装配bom变更
1.3与下游erp、mes系统集成方案
主要向erp系统发送装配bom数据及通过档案部门将工艺文档发送至mes系统,erp获取windchill系统发送到集成接口的bom数据,首先会验证验证bom结构的一致性。
1.4历史数据整理与管理方案
将工艺部门整理提供的装配工艺数据通过后台程序导入到pdm系统,并满足相关流程及管理要求
2.系统应用界面配置
项目组开发完底层功能后,根据调研结果,最后开发了针对工研所对装配bom相关的操作界面。主要包括:装配bom工序编辑界面:装配bom工位转换及编辑;装配bom审批界面;装配bom批量变更界面等(如图1所示)。
图1.2装配bom工位转换及编辑
图1.3装配bom审批界面
图1.4装配bom批量变更界面
二、装配bom具体开发过程
装配bom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技术因素,同时涉及组织与管理等诸多因素。通过半年多的开发过程,感慨颇深。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个人认为作为一个系统项目,以下各个阶段是开发此项目时必不可少和环节:
项目小组成立—项目调研与需求分析—项目开发方案确定—项目开发与基础数据准备—系统测试与修改—历史数据整理与导入—系统验收与用户培训—系统上线与试运行—项目总计与后期开发计划。
三、总结
通过该项目的成功上线,我公司实现了从设计—工艺—物流—生产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数据流通,提升了产品设计的准确性、及时性。公司利用pdm系统以产品技术状态管理为核心,以装配bom的创建、签审、更改、归档等有效监控为重点,实现了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产品数据的安全、科学、规范管理与集成共享。确保了产品开发过程的数字化、规范化和可追溯性,提高了信息线上共享和知识重用程度。
cio之家 cio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