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是个文艺的城市,在这里你能看到无数的展览,话剧,音乐剧,演唱会。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盘点魔都最全剧场攻略!你想看的话剧这里都有~
今天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介绍剧场这么简单,同时也会回顾这些剧场上演的作品,展望接下来的动态。
另外,为满足我想做美食博主的心愿,也提了两句剧场周边可以吃什么,欢迎大家一同探讨。
一张图,大概看一下上海剧场的分布:
文化广场
地址:黄浦区复兴中路597号
交通:地铁1/10号线陕西南路站
毫无疑问,在今年音乐剧井喷之际,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最值得关注的剧场之一。
三层观众席,共1949个座位,这样的庞大规模使文化广场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地下剧场之一。
位于陕西南路、茂名南路的地理位置相当好,最近的地铁站陕西南路有1、10、12号线,得益于上海地铁大范围延时运营的大好福利,很多朋友都可以看完谢幕再去赶地铁啦。
从去年年底演到今年年初的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到四月的《wicked》,六月的《保镖》,以及年末三部大戏《西区故事》、《律政俏佳人》和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文化广场真正开启了音乐剧之路。
《摇滚莫扎特》剧照
这几年,文广的管理层非常青睐德奥等欧洲的音乐剧,2014年的《伊丽莎白》,2016年的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和今年的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都属于文化广场“专属”音乐剧。
也就是说,除了在文化广场,你在国内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些作品。在音乐剧粉丝圈中,大家热烈地叫其“文广爸爸”,而且迫不及待地要掏钱买票,其他城市专程飞过来看戏的人也不在少数。
除了引进剧目之外,文化广场也开启了自制中文版音乐剧的道路。
去年的音乐剧《春之觉醒》由刘令飞主演,今年则是邀请到阿云嘎来演《我的遗愿清单》,目前这部戏正在白玉兰剧场上演,在九月,它将去北京演出。
《我的遗愿清单》
除了音乐剧之外,文化广场依旧对林奕华导演的戏敞开怀抱。另外,不少ip舞台剧比如《三体》、《仙剑》也是首选文化广场。
有一点需要大家留意的是,文广的剧目之前大部分是在19:15开始,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文广也打算适应大部分观众的时间和习惯,将演出时间改成了19:30。
上海大剧院
地址:黄浦区人民大道300号
交通: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
上海大剧院自1998年落成以来,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建筑之一。剧院内共有三个剧场:一个1800座位的大剧场、一个550座位的中剧场以及一个250座位的小剧场。
上海大剧院的大剧场主要还是芭蕾、歌剧和交响乐的演出居多。戏剧作品主要以大型制作的商业戏为主,今年也成为不少大制作的音乐剧的场地选择,比如《音乐之声》和《变身怪医》。
《变身怪医》剧照
中剧场近年来成为不少剧团的一个主流选择,剧目质量都还不错,剧场设施也是相当好的。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安德鲁与多莉尼》、《都是龙袍惹的祸》、《惊奇的山谷》,都是值得列入必看榜单的戏。
小剧场中的演出便有些两极分化,由于是纯租场形式,有的时候在这里会有很奇葩的商业戏,也有的时候会有很棒的实验作品上演,关键还是要看演出者本身,去年年底在小剧场演的《我是月亮》,就是典型的小剧场佳作。
作为城市剧院的第一块招牌,大剧院还是要涵盖所有演出种类的,戏剧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但近两年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戏剧的逐步重视,加上先天的良好地段,是一个越来越好的看戏选择。
ps:如果想吃网红鲍师傅,看完戏10点多基本排15-20分钟就能买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地址:徐汇区安福路288号
交通:地铁1号线常熟路站,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
上海唯一的国家级话剧院团,1995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而成,2000年在安福路288号有了现在的话剧大厦。
大楼里一共三个剧场,一楼的艺术剧院共有530个座位,不算太大;在话剧大厦3楼和6楼的两个小剧场,都分别能容纳200-300人。
作为国家院团,上话的风格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中正。国内外的知名剧作是主要的选择对象,实验性和原创性这一块相对还是比较缺少。这样的结果是,你几乎不会在这里看到让你气得跳脚的大烂戏,但也很少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
不过,去年10月上话与壁虎剧团合作的《惊梦》,12月与皇莎合作的《亨利五世》,再加上今年何念导演的《原野》,都算是实验创新之作,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亨利五世》剧照
可以说,作为上海话剧的一块招牌,上话还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整个城市的戏剧风格的剧院,也没有许多国家院团那般固步自封之气。如果你想了解对上海的戏剧有一个第一印象,去一次安福路总是没错的。
接下来上话即将迎来为期约一年半的大修,然后开启全国巡演之路。我们之前写过一篇专门的报道,请戳这里回顾。
可以预见的是,没有戏剧的安福路将会比原来寂寞一点,但安福路的环境非常适合散散步,另外就是上话旁边那家sunflour面包店很好吃……小太阳、海盐面包和手指泡芙都是他家招牌。
上海大戏院
地址:徐汇区复兴中路1186号
交通: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
上海大戏院始建于1942年,初演于1943年,当时主演戏剧,但因经营不善,次年3月起放映电影,当时称电影院为“大戏院”。
1956年,上海大戏院改名为上海电影院。这之后也是几经易手,多番变革。
2017年初,上海大戏院完成了为期三年的重建,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运营,上演以主流经典戏剧、上海人文戏剧、创新实验戏曲为主的各类演出。
这里的开幕大戏便是何念导演的《原野》。
遗憾的是,新的剧院仍旧存在很多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比如观众席坡度太低,舞台距离第一、二排太近,遮挡非常严重……卫生间的设置也很奇怪。
大戏院之后还会继续整改,希望不要是昙花一现。
艺海剧院
地址:静安区江宁路466号
交通: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
艺海剧院建成于2001年,共有大小两个剧场。大剧场位于1楼,999个座位。小剧场位于2楼,328个座位。
2014年3月,孟京辉将艺海剧院五楼小剧场长租下来,取名为“先锋剧场”。这里随即成为了继北京蜂巢剧场之后第二个全年驻场演出剧院,每年十几部戏轮着来,演出场次超过200场。
如今在上海,基本上所有孟京辉作品你能且只能在这里看到。
《臭虫》剧照
一楼的大剧院大部分是商业戏的租场演出,一直很火爆。许多商业话剧会把艺海剧院当做第一选择,剧院门口总是很热闹,而宣传海报也是各种ip在城头变幻大王旗,很有如今电影院的味道。
这里的交通有一点点不便,地铁下来之后步行十多分钟才能到,不过现在有了共享单车,倒是方便了很多。
去年嘉毅写的时候说它刚好被新开在江宁路南京西路的美琪大戏院给截胡,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今年来看,没什么影响……
另外,门口有家一点点!不过需要注意,剧场不允许带有色饮料入内,希望大家看完戏再顺手来一杯。
如果想要吃好,建议在出了地铁之后就去吃,艺海附近真·没有太多好吃的。如果赶不及,对面有家桂林米粉可以吃,旁边就是万能的全家。
美琪大戏院
地址:静安区江宁路66号
交通:地铁2/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
美琪大戏院是上海地段最好的剧院之一。位于南京西路江宁路交叉口,吃东西逛街都很方便,交通也不在话下。
它建于1941年,建成之时,定名美琪,原是取其“美伦美奂,琪玉无瑕”之意。剧院有两层楼,设1000余座,是座标准大剧场。
在修葺了五年之后,美琪大戏院在2016年重新开放。
重新开放之后,可以看到管理团队将“拿到好的项目”作为剧院重建的核心,《商鞅》、《南海十三郎》、《狗魅》这些叫好叫座的作品接连上演。
今年则有不少静安现代戏剧谷的邀请作品比如《二马》、《三昧》、现代舞《fase》上演。另外,高清戏剧影像也有在美琪放映。
《理查三世》剧照
兰心大戏院
地址:黄浦区茂名南路57号(长乐路交叉口)
兰心大戏院是上海历时最悠久的剧场,前身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立的兰心戏院,现共有观众席681座,在中型剧场里算是大的。
这里和美琪摆在一起说,就是因为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一名“majesty”,一名“lyceum”,一在南京西路商圈,一在茂名路长乐路,都是传统的“上只角”地段,和上海这种温润的洋派气质真是天作之合。
然而,就戏剧而言,兰心大戏院在上海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由于它的舞台设计,导致剧场中有很多位置的视角都不如人意,往往不是许多剧团的第一选择。而且它还在剧场门口出售爆米花……嘉毅吐槽说败坏了风水。
兰心的戏剧演出数量不算多,这里看戏就像买彩蛋,有的时候捶胸顿足,有的时候却能收获意外之喜。
我们四月到五月参与联合宣发的由椎·剧场出品的《开放夫妻》、《呼吸》和《毒》三部戏,场地都选择了兰心。
周边商场林立,有不少连锁的餐饮可以选择。另外,临近的进贤路有好多小馆子可以吃!看完戏还想吃点东西或则喝一杯的话,巨鹿路上西餐酒吧众多的158坊是个好去处,homeslice的披萨超级好吃!
上剧场
地址:徐汇区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5楼
交通:地铁1/9/11号线徐家汇站
2015年12月,赖声川的第一座专属剧场“上剧场”落户上海,位置在徐家汇商业圈的美罗城五楼。新建设的剧场可以容纳699名观众,座位布局由赖声川亲手设计。
这应该是第一座开在商业中心里的驻场剧院,对面是书店和电影院,楼上是美食街,楼下是健身房,充满了生活气息。
自开幕以来,赖声川的许多作品的上海演出就都放在了这里。《暗恋桃花源》的30周年纪念版,何炅的新戏《水中之书》更是只有在上剧场才能看到,许多外地观众为此会特地跑来上海。
《暗恋桃花源》30周年纪念版:樊光耀饰江滨柳,朱芷莹饰云之凡
除了成熟作品,赖声川也在上海招募了一批年轻演员,并且逐渐委以重任。他过往的一些作品和驻地创作的作品也都将在台湾和大陆演员的合作下与观众见面。
去年有29年没有演过的《圆环物语》在这里演出,跨年场更是有赖声川的现场乐队live表演。
除了观赏戏剧之外,每每能够尝到的小吃,可以说是上剧场的特色了。跨年夜,人手一碗蚵仔面线……相当幸福呀。
黄浦剧场
黄浦区北京东路780号
交通: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站
从人民广场的地铁口出来,会觉得越走越荒凉,然后就会来到位于北京东路五金一条街的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以放映国产影片为主,曾放映过大量国产早期优秀影片《渔光曲》、《风云儿女》等。2007年进行了全面修缮,主要还是电影相关硬件的升级。
黄浦剧场有两个剧场,一个中剧场有400多座,用于商业戏的租场演出,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是月亮》第二轮就在这里演出,遗憾的是剧场的音响效果不是很好,小哥哥唱歌的魅力折损了一半(ˇˇ)
另外还有一个黑匣子小剧场,多是非职剧社或是工作室的实验作品。
但目前来看总体的戏剧演出不是很多,尚未形成规模。
人民大舞台
地址:黄浦区九江路663号
人民大舞台是所上海的百年剧院,在2011年翻修重新开放后,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话剧剧场之一。人民大舞台共有1006个座位,属于大型剧院。
人民大舞台最大的优势是它出众的地理位置,自人民广场地铁出来不到五分钟的步行距离让他一度成为商业大剧场演出的首选。金士杰老师领衔的《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锦辉传播出品的《盗墓笔记》曾是这里的知名项目,目前也是被一些商业作品包场较多。
然而人民大舞台这两年来一个不小的问题是,缺乏剧院自身明确定位。除了商业戏剧,它也七七八八地做了不少种类的演出,这让大家对于剧场本身缺乏认知。
遗憾的是,过了一年,对它的描述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1933微剧场
地址:虹口区溧阳路611号1933老场坊
交通:地铁4/10号线海伦路站
1933共有两个剧场,4楼的空中剧院观众席共531座,属于中型剧场;2楼的微剧场观众席约120座,属于小型剧场。空中剧院近年演出很少,我们主要说说微剧场。
1933文化左岸成立于2013年,上话话剧艺术中心主要控股。在苏州河北,它是唯一的一座小剧场,隐藏在1933老厂坊二楼的一个拐角里。
许多青年人的作品会选择场租低廉的1933初试啼声,作品质量自然好坏参半,但这里可能是全上海承载年轻人梦想的第一站。
江帆的《折影》曾在这里上演,像《每一件美妙的小事》这种非常强调互动的小剧场作品,在120人的微型剧场里演出也是再合适不过。
上话去年推出的“新文本孵化计划”中有不少作品都在这里上演,比如《火山灰》和《狐狸的一击》。
除了戏剧本身,1933独特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