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钦寸水库移民现状:不少人凭借安置房当起“包租公”
近日,记者随同钦寸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吴之赢一行,来到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高塘村走访。该村的钦寸水库移民安置房就位于村西渤海路边,交通十分便利。听说“娘家人”前来看望,来自新昌县新林乡查林村的移民吕忠平和胡卜村移民石兴娟母子等人高兴地围了上来,带我们参观新房子,讲述了他们当上“包租公(婆)”的滋润生活。
吕忠平今年67岁,他和老伴选择落户在高塘村,安置房占地95平方米,共三层,大大小小有9个房间。他儿子安置在 县羽林街道三丰村,老两口平时住在儿子家,这里的安置房用于出租,仅在三楼留了一个房间,有事情过来时可以住几天。“这里的房子出租不用愁。”吕忠平说,高塘村毗邻北仑大港工业区、宁波保税港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由于大企业聚集,外来人口多,因此房租也水涨船高,单间月租金有六七百元,年收入约5万元。
记者跟随吕忠平走进屋内,只见套型结构合理,每层都有厨房和卫生间,设计得颇为紧凑。“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是准备用来出租的。”吕忠平说。来到三楼,吕忠平与一名年轻的租客热情地打起招呼:“今天生意怎么样?”“还行,刚发了一批货。”记者与这位女士攀谈起来,了解到她名叫梁瑞瑞,安徽人,今年27岁,10年前随同男朋友来宁波打工,现在有一个4岁的儿子。梁瑞瑞告诉记者,她丈夫在附近的申州公司上班,她在家里带孩子,同时兼做微商,在网上开淘宝店,经营护肤品和化妆品。吕忠平说,她是老租客,人很好,愿意帮他照顾房子、代收房租,因此三楼两个小房间都归她使用,只收了400多元月租金。
新林乡胡卜村移民胡方泉、石兴娟夫妇的安置房就在吕忠平家隔壁,结构也与吕家相似,只是占地面积稍少,为87平方米。“我们直接委托给了二房东(中介公司),每年一次性收取5万元租金。”石兴娟对记者说,她儿子落户于南明街道梨木村,老两口平时住在儿子家,每月还有2400元养老金。“这里的村干部真格好,对我们很关照。”石兴娟说,今年正月,她丈夫患脑溢血,住在新昌县人民医院七星院区康复中心,村老年协会给予资金补助,还专门派人看望。
“移民落户在我们这里,就是自己人了,对他们是要照顾的。”高塘村村委主任朱雷成说,他们有个“和谐共建理事会”,对特困家庭或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者,都有相应的帮扶措施。该村每位村民拥有股份,红利逐年增加,到达退休年龄后每年还有福利补贴。“不建水库,我们哪来这种机会?”石兴娟深有感触地说。
这种宣传水平。。。意思是由于领导的英明决策,原来老实本分的农民翻身成了寄生食利阶层?
今年的绍兴,有不少人在发愁
你们市民以为农民只能是种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