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第九艺术的梦幻旋律:日本游戏音乐史话|爱玩网

游戏音乐用了四十年发展成今天的美妙模样,诸多日本配乐大师在不到半世纪的时间中创作了大量梦幻旋律。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千本模糊,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游戏音乐,是电子游戏内所有音效和音乐的总称。现代商业游戏的音乐界限已不甚明朗,从功能角度大致可分为背景音乐、情景音乐和主题歌曲。诞生于游戏、脱胎于音乐的游戏音乐,其意义早已超出了电子游戏本身,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无论是山光水树的余音绕梁,指点江山的气势千钧,还是心有灵犀的珠圆玉润,生离死别的哀转久绝,游戏音乐对背景的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对细节的刻画,都无时物刻不在提醒着玩家:你,在我们创造的世界里。
8bit灯光下的舞台
玩游戏的时候,为什么不来点音乐呢?
这想法真棒!
文字的魅力在于描述和想象,所以读书时不会听到背景音乐;而电影和游戏则不同,为了重现作者的想法,动态的图像和声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有声电影会取代默片时代,而本该就存在于游戏里的声音,也在等待技术和人的成熟喷涌而出。
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的,最早可以追溯到taito。他们开发了第一款stg太空侵略者,许多老玩家或许仍然记得作品问世时近乎轰动的社会反响。但是,taito真正开创游戏音乐概念的作品,还要追溯到1975年的《gun fight》。限于街机的硬件水平,gun fight的音乐和影像是分离的,播放音乐时必须暂停,和现在的配乐概念颇有差距,更无法做出类似乐器演奏的音色。但无论如何,玩家在面对像素块的时候听觉突然被唤醒了,更多感官的调动无疑让人兴奋。《太空侵略者》(1978)可以连续播放音乐,而且使用了8种音效的组合,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创举。
《太空侵略者》的生命力延续了好几个世代
在最初的硬件技术下,回荡在雅达利街机,乃至后来的任天堂fc、世嘉sms上的声音,是最初的8bit音乐,即每秒用8位数据表示音乐信息。这种“芯片中的音乐”赋予了游戏全新的形象。制作人根据自己的想法绘制波形图,再将其编码适应到卡带的声音rom里,用简单的8位数据表现纷繁复杂的声音。在当时并没有电子乐器辅助作曲,创作和表达的脱节使得这种工作十分困难,但这些舞蹈于键盘和音乐之间的人,仍然凭着对游戏的热爱,在反复尝试中积累了大量制作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充满旋律的童年。
前fc时代,游戏的主力是街机。1981,任天堂的大金刚发布,当时还是「jumpman」 的马里奥,还有那只腹黑的大猩猩, 就在主题曲下登场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但是旋律和节奏感很好地表现了游戏轻松中带着紧张的内容,成为一代游戏配乐经典。令南梦宫一举成名的吃豆人,则是用简单的波形组合,带给了全球玩家难以忘怀的娱乐体验。
南梦宫早期的作曲家小泽纯子,手中为她创作时的”波形库“
在萌芽阶段,游戏音乐发展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创作人员的音乐水准不足。硬件制作人员和程序员往往要兼顾音乐创作,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经历过专业的音乐教育。这一时期好的游戏配乐虽时有出现,但总体上乏善可陈。作为游戏配乐今后的主力军——电子乐,虽然在世界范围很早就问世并产生了《gesang der juenglinge》之类的名作,但日本的具象音乐是在很晚的探索中起步的。以黛敏郎先生为代表的战后50年代音乐家率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真正的发展则是在60年代,这个时期的日本乐坛出现了taj-mahal travellers等具有实验性质的乐队,同年代大量作品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标志着日本电子乐的滥觞。
年轻时的黛敏郎
黛敏郎先生也为许多电影配制了大量名曲
电子合成乐的加持
随着世博会的举办和计算机、电子乐器的普及,70年代的电子乐迅速转向通俗和流行领域,其真正的商业价值开始闪现。硬件上,雅马哈的数码合成器和罗兰的电子乐器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人。这一切又正好与80年代初兴起的新浪潮/铁克诺运动相呼应。1978年,坂本龙一、细野晴臣以及高桥幸宏的「黄色魔术交响乐团(y.m.o)」成立,时尚前卫的风格和电子合成音乐的表现方式轰动了全日本,1978年甚至被一些电子乐迷称为「techno元年」。电子合成乐的兴起吸引了大量音乐人才,成为后来日本游戏音乐发展的重要契机。
三位老爷子年轻时的音乐影响了整个日本
1983任天堂family computer的发布,正式宣告了家用机时代的来临。在任天堂的老员工上村雅之、田中宏和等人的主持和开发下,fc有了单独设计的音频芯片,尽管在今天看来,fc集成在cpu上的单pcm音源和单声道规格非常简陋,但商业上的大获成功仍然让以六大特许软件商为首的游戏公司从注重游戏到看到游戏音乐的价值。从最初的《超级马里奥》,到1994年最后一款fc游戏《冒险岛4》,芯片音乐的音源从杂乱无章到fm成为绝对主流。在fc平台上,诞生了无数经典的8bit音乐。
nes拆解,示内部结构和音频芯片
日本的街机店里随处可见音乐游戏的身影。其中热门的jubeat、reflec beat等都来自来自konami。在音乐方面,为了在fc上取得出众的音乐效果,konami执着地从很早起就专注从硬件层面改善音质,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其卡带中搭载的vrc系列音源。vrc独有的两个方波声道和一个锯齿波声道使自家游戏在fc上的声音出类拔萃。在他们的fc晚期作品作拉格朗日点里,所采用的vrc7更是将8bit音乐发挥到了接近16bit家用机水平的巅峰。今天的konami在游戏业务上受到了诸多批评,但是这家老店的音乐基因始终未中断,在konami的黄金时代专属的音乐制作部门「矩形波俱乐部」虽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个以声音波形命名的团体在上个世纪末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更培养了大批日后的音乐翘楚。现在konami旗下的音乐游戏制作团队bemani仍在为konami创造着可观的营收。
矩形波俱乐部的原创专辑,konami早期的音乐都出于此
音乐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像电影配乐可以独立于电影一样,随着商业上的成熟,游戏音乐独立于游戏的事件也在这个时期发生。1984年,y.m.o的成员之一细野晴臣发布了专辑《video game music》,收录了众多自己制作的游戏音乐,被视为游戏原声独立化、市场化的起步。玩家可以听到热爱的游戏中的声音而不必启动游戏软件,对于音乐创作者,对于音乐市场,都无疑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仍以黑胶为介质,但这张历史上第一张专门的游戏音乐专辑具有相当的里程碑意义
8bit音乐和红白游戏机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音乐启蒙。8bit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可以用极少的声道和简陋的信息,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情感。时至今日仍有许多芯片音乐爱好者活跃在弹幕视网站上传播自己的作品,很多人甚至还可以通过芯片音乐创作谋生。
有趣的是,即使fc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内居然还有两款全新的fc卡带问世。由漫画家riki担任制作人,制造商columbus circle发行的像素风格游戏《kirakira star night》将在年内推出续作,而且这一回他们真的打算将游戏放到fc上运行。在情怀和前作的口碑加持下游戏在亚马逊的预定量一度达到榜首。riki是一个热爱8bit音乐的人,另一张在1月份发售的卡带同样出自他的创意。不过后者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张使用了卡带载体的芯片音乐专辑。riki邀请了很多有名的芯片音乐作者,卡带收录的曲目不仅有原汁原味的fc音乐,也有用芯片乐方法创作的其他风格的乐曲,卡带就命名为《8bit musicpower》。
古老又新奇的8bit music power
当然,对于购买这款卡带的玩家来说,首先需要担心的可能不是曲子是否合口味,而是自己的红白机或者兼容机还能不能正常工作吧。
16bit横空出世
让想象再肆无忌惮一点——这是所有音乐制作人的梦想。但很快,新一代的游戏音乐作曲家就发现,更棒的时代总是到来的很快,快到可以让他们无限接近自己的梦想。
在由四女神掌控的游戏业界中,革新的紫色大地planeptune上,涅普顿与妹妹涅普基雅和朋友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每一天,虽然因为毫不关心民众的信仰导致能源持续紧张……好吧,除了以终止开发的原型机为原型的涅普涅普活跃在萌豚玩家的心中,世嘉作为硬件厂商的身份已经远去好久了。但在九十年代瞬息万变的主机战场上,这家公司曾为玩家带来了无数的经典与欢呼。就在前年,世嘉还借着一部泡面动画《世嘉硬件女孩》,纪念了一把自己那些技术上令人赞叹、但商业上失败的游戏机。
17个拟人化的世嘉硬件娘,你能认出哪些?
作为从街机时代就一直坚持游戏主机制作的厂商,世嘉研发出了世界第一台16位主机megadrive,在美国被称为世嘉五代。技术上的领先使世嘉自豪地将大大的「16-bit」写在了md的机身上。md节节攀升的市场占有率大大震惊了沉浸在8位机中的其他厂家,很快,市场上便形成了neogeo、pc-e、sfc和md多方逐鹿的局面。md的意义自然是划时代的,在音乐上,md采用了yamaha pcm10和自家独创的fm音源,16bit的规格提供了更多的声道和好得多的音质。除了平台,作为软件开发商,世嘉的游戏音乐表现也在随后的game gear、世嘉土星和dreamcast上一脉相承。
在16位机上,如果要举出在人气上可以和马里奥一较高下的游戏角色,索尼克一定是最佳人选之一。md平台初期,明快的pop风格配乐与飞奔的索尼克形象相呼应,受到了玩家的好评。之后,在保持这个风格的前提下,世嘉在多平台上邀请了大量优秀音乐制作人为索尼克谱写原声。其中,《索尼克3》中的一段和弦,日后被用在了歌曲「stranger in moscow」里,而歌曲的演唱者迈克尔杰克逊正是当初的作者。
历数世嘉游戏作品中的音乐,田中公平和古代佑三是必须提到的人物。田中公平在日本有着音乐第一人的称誉,是音乐领域的顶级艺术家。田中公平为人称道的配乐多在动画领域,诸如《飞跃巅峰》、《海贼王》和《冰菓》等名作。田中公平在作品中引入大量古典音乐,让游戏洋溢着十足的文艺气息。《樱花大战》系列中飘扬在樱华绚烂的帝国与少女周围的音乐成了系列的经典之一。
09年在日本举行了田中公平30周年纪念演奏会,大牌毕至,名曲咸集
在16bit的时代,古代佑三堪称以一己之力定义fm音源创作领域的最高水平的天才。虽然更多时候是以自由音乐人的身份与世嘉合作,但古代佑三一直被视为世嘉音乐的代表之一。由古代佑三操刀的《超级忍》、《怒之铁拳》系列,都是水准极高的游戏原声。古代是音乐人,同时是很牛的程序员,在芯片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为了更无拘束的创作,他在alpha-dos系统开发了一个mml音乐编辑器,命名为mucom,辅助自己驾驭声音。现在的他则是以ancient公司的名义与atlus合作,担当世界树迷宫系列的御用配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佑三曾经说到,其音乐风格受到当时俱乐部音乐的深刻影响,而这种风格归根到底是techno,也就是当年y.m.o开启的大门。
在需要天才的市场上,古代佑三的名字就是号召力
2015年的e3上发生了好几件令玩家激动的事情,其中就有《莎木3》的公布。作为dreamcast平台留给后人为数不多的遗产之一,发表在世纪之交的莎木,其经典是母庸置疑的,玩家的反应足以代表他们对这一系列的喜爱与期待。囿于特定平台的某一款游戏终究会随着商业和科技的浪潮渐行渐远,但是音乐艺术是可以超越载体的,今天的玩家们也许没有条件亲身感受这一作品的魅力,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莎木的音乐中,与十多年前的玩家们产生共鸣。
世嘉在莎木的开发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班底,音乐方面更是有光吉猛修、柳川刚、古代祐三、村田理、井内龙次等多人共同参与,整个曲目采用了大量真实乐器录制。故事的主舞台是中国,因此配器也多以二胡、竹笛和鼓等东方传统乐器为主,配以钢琴和拟声,整个游戏的音乐浑然天成,即使脱离游戏仍然有极强的画面感。褪去浮躁静下心来,聆听「シェンファ~莎花~(オリジナル·ヴァージョン)」这首曲子时,三段不同的演奏会将听众带进三种迥异的的心境,这种奇妙的感受又会与游戏出众的画面融为一体。除此之外,专辑各乐曲的标题也是极尽雅致优美。莎木的作曲家们,无疑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讲述着这个发生在东方国度的美丽,神秘,感人的故事。
2017年末发售,又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