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国企真的有那么好么?

好与不好都是因人而异的。况且,什么是“好”?多“好”才能算“好”?这个“好”的具体标准又是什么呢?
现在好多人吹鼓国企效率低下,工作氛围无聊,学不到东西,而且国企也不是铁饭碗,万一再来一次90年代那种下岗潮呢?导致很多年轻人看不起国企的工作,感觉国企腐朽、自己在国企是屈才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想着如果自己去私企或者外企,在或者自己创业,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性格做综合判断。
如果你的性格属于四平八稳,想过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喜欢冒险,或者能力还达不到去冒险的时候,国企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薪资可能没有外面那么高,但如果是编制内员工也不会很低,五险一金缴纳比例高,过年过节福利好,工作相比之下没有外面那么辛苦,不需要没日没夜的加班。这些其实都是优点。各大国企发展到今天,尤其是经历过90年代那场下岗潮,很多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轻工业企业都倒闭了,剩下的都是盈利非常好、高度垄断的行业,比如金融、能源,电力、通信、军工等等,这些行业都是躺着就可以赚钱的企业。那么对这些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安全、可靠和稳定。所以在发展策略上,包括管理上,大部分国企都是四平八稳的,甚至让人觉得迂腐、低效、落后且无聊。但正是这种四平八稳的模式支撑了这种巨型企业的日常运转。
如果你天生爱冒险,骨子里有那股劲儿,爱闯荡,受不了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工作,同时自身能力也达到了,具备可以出去发展的水平,也不妨走走看看,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外面的公司比起国企可能薪资更高,更有活力,工作氛围年轻化,更适合有想法喜欢挑战的人。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在私企或外企,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都要承担比在国企更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随时可能遇到的失败和裁员,看看华为、中兴这种大企业,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突然通知被裁员的屡见不鲜。而自己创业风险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你做好了种种失败的准备,内心依然觉得要试一试,那么就去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国企其实也是个围城。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考虑清楚了,不负初心就好。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国企。个人经历有限,仅代表我见过的。国企一般都是涉及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比如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国有,就是让国家参与一部分干预,防止过度市场化(比如不顾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而过度开发)。另外对于不容易盈利但又有利于长远战略的,国家会给予扶持(比如某些公共交通)。
但凡一些重大建筑,都是由国企完成的。大型桥梁、隧道、高楼……为什么?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国企更有保证。如果让私企来做,为了短期牟利牟利再牟利,不顾安全,十年后建筑塌了,公司也倒闭了,找谁说理去?还有国企一般异常庞大,遇到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可以内部相互借调资源,甚至国家来调动。让私企做,可能做到一半遇到技术问题或资金问题就要烂尾。
说了这么多,国企的特点就是注重长远利益,注重战略,场面宏大,资源充足,有较大国家干预。
那么我们看看为什么国企不喜欢解雇员工。
首先可以说这是一种归宿感。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有家和没有家差别还是较大的。当企业是家,就会为企业和个人的长远打算去思考问题。否则就是始终想着反正干完就走人,先拿到钱再说,以后的事懒得管。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员工队伍稳定,就会更愿意培养员工。否则就成了我培养出来变成了别人的嫁衣裳。一般企业通常新人实习期可能就三个月,而国企往往动辄一年,真的是慢工出细活,不怕“耗”,基本功练扎实再说,不用急着出活。私企也注重培养。但是和国企还是有区别的。国企会不管有用的没用的都让你熟悉一遍,会有机会让你参加各种大型场面。这些场面动不动就以“国内首个”打头的。而私企则往往是你用什么就学什么,分工异常明确。不该你管的就不要花时间去了解了。
那么这样的培养制度,当然就造成了国企不愿意培养出来的人才轻易流失。
遇到消极怠工的怎么办?国企里消极怠工,混日子的相比私企,那就太多了。刚说了,国企一般异常庞大,部门特别多,甚至可以用“臃肿”形容。所以了,干活不好的,总是可以给安排到一个“清水衙门”。搞设计的,干不好,就去一线,一线干不好,去后勤管伙食团,伙食团还管不好,去管花花草草绿化去。总有去处。这也体现出了一种管理艺术。你在这个领域干不好我就让你去你干得好的领域,总有一款适合您。而如果是私企,就是你不好好干,就卷铺盖走人。什么,你敢不听话?
同时也再次体现了“家”的感觉。你是我的孩子,我要努力教育你,而不是你不听话,明天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