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袍江启圣路,藏有如此之名人!
看到这张照片,住在马山的朋友都知道,这是马山医院旁边那条河。袍江两个镇,马山的城镇建设明显落后于斗门镇。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情况悄然在改变:越兴路两旁开始堆放粗大的水管,路在扩建了;孙马公路上的断桥修好了;马山电影院门口开始改建了;绍兴市安置房工程马山竟然也有地块开建,而且它旁边的空地也在挂牌出让了。我认为,这半年快速变化的原因,在于嘉绍跨江大桥的即将建成,所以马山的地理优势正在迎头赶上斗门镇。
然而相比以上,我更愿意看到的是马山的文化和历史。我不喜高楼,而更喜欢这小河。这河两岸的民居,有人以为那是残败与破旧,我以为那是沉淀,正如百年的师爷老酒。
马山电影院门口这个石碑说是因为秦始皇当年拴马于此,所以名为马山,我认为此说未免牵强附会。好吧就按照你们说的,马山是因马得名,那么它旁边的孙端镇则是因人而名了。孙端是战国时期的名人吧,可惜他的后代已经迁居云南,斯人已去,只留名于此地了。
从北而来,游遍绍兴,我曾以为,马山是绍兴的文化沙漠镇。你看,孙端有鲁迅外婆家,有朱铁群抗日烈士墓,有樊浦石牌坊。而马山呢,只有个鲍式小洋楼,再加个东安村的水乡戏台。
本以为马山镇偏僻靠海,没有什么历史,是个文化苦镇。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比如,马山镇宁六村冯氏一脉,原来都是从中原河南迁来,时间在元明殴斗之时。看来,人们说绍兴史上有三次大的南迁人口,果然不假。
还是说名人吧,马叙伦,他生在马山镇,长于外地,。他和绍兴老乡周建人等合作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是我党长期合作的八大民主党派之一。据说他是同盟会的会员,不确定。但是建国后他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却是事实。看照片,马先生戴眼镜,留长髯,儒雅的书生。为了反对国共内战,在南京下关情愿时他还被打得头破血流。几十年前,他想要他设想的民主,所以相信MAO ZE DONG,跟了共产党。如今他若泉下有知,是否会抚掌大笑、庆祝民主在中国的成功?
更让我惊奇的是,袍江启圣路还藏有一位名人,就是姚启圣。我说怎么这路名取得怪怪的,原来如此。姚启圣,清康熙年间人,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他生于袍江马山镇姚家埭,在如今的启圣路附近。昨天去了姚家埭,热心的裘老先生还指了姚家的地基给我看,还有石头砌的门洞。印象最深的是那附近随处可见长条石板,都被村民拿来砌墙了。我想这其中不乏当年姚家的石块吧。你看,菜园里面的丝瓜架子也用石柱来着。马山镇政府啊,花个万八块钱,建个石碑,也好让人有个凭吊之处吧。
姚启圣的最大功劳,一是灭福建“叛贼”,二是所谓“收复”台湾。平谁的叛?福建耿精忠。云南王吴三桂与广东王尚可喜、福建王耿精忠同时反清,史称三藩之乱。这一乱不得了,占了半个中国,乱了八年,差一点夺回了汉家的江山。
写到这里我在想,夺回江山又如何呢?犹如明朝翻版,一样的贪污腐败骄奢淫欲,一样的鱼肉百姓。我是这么记明朝的皇帝顺序的,从朱元璋开始,到他孙子建文帝,到他儿子朱埭,再到高瞻祈见,祐厚载翊,常由…..常由什么?常由亡国,到朱由校(崇祯)就亡国了。接力传腐到最后已是无力回天。崇祯皇帝生于离京千里之外的湖北钟祥,因为堂兄弟早死,才让他进京当了皇帝(明朝严禁诸侯王无诏进京以免勾结京官)。他也想励精图治,奈何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外有满清皇太极。其实这些都不可惧,可惧的是社会的整体腐烂。今日呢?
如果崇祯帝不杀袁崇焕呢?闯王攻占北京后,吴三桂本来准备向李自成称臣的,如果李自成能约束手下,不抢陈圆圆呢?历史没有如果。即使这些成真,明朝还是一样亡。
我一直想去北京而未能成行。如果去北京,两个地方一定要去。毛主席纪念堂要去。袁崇焕墓碑也要去,听说几百年来有他的家奴后代为他守墓。这个东莞人,一介书生而至辽东督师,实乃民族英雄。
明亡后,有战斗到底决不投降满清的,比如李定国将军,辅佐南明后主,一直退到广东、云南,死战不降。吴三桂攻入云南,逼得李定国带领小皇帝逃到缅甸,李定国客死他乡,明后主被吴三桂抓住杀掉了。自1644年满清入关算起,18年的保汉人江山的梦终于破灭。吴三桂,大汉奸的可恶与可怕啊!
宁做汉奴,不为金人,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施琅攻占台湾后,消灭明朝孤悬海外最后一脉后,得意洋洋,让人立碑于石:清施琅灭明于此。被人改为:明施琅灭明于此。真是绝大的讽刺。
时间回退,历史何其相似!南宋末年,有陆秀夫宁愿抱着小皇帝跳海,也不愿意投降蒙古人。我也曾想去当年宋元最后一战的地点崖山去看看,因囊中羞涩,也未能成行。崖山在广东江门,还有旧址,听说海水南退,已不见当年战死十万宋人的大海了。
文弱的汉民族,没有游牧民族野蛮,所以先被蒙古人灭国,再被满洲人灭国,悲哀。
绍兴人,宋有陆游铁马冰河戍边关,还死不瞑目的要孩子在收复中原之时给他烧香报捷;也有不愿苟活于异族统治下的,梅山先生祁彪佳,闻清兵攻占杭州,投水而死。我觉得镜湖风景区的梅山上应该写此一事,可惜,数次去梅山,看不到。
一个字:忠,对民族的忠。如果模糊名族的概念,那汪精卫就是民族英雄了。陈璧君曾来绍兴祭祖,那就会被大书特书了。
忠,算人性。有人说狗也有忠,你给它骨头它就忠。但你要杀狗他就要反咬你了,而忠诚的人不会。所以忠字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
还有一种忠,是对人的忠,对团体的忠。蒋家王朝末期,云南李弥军团逃入异国,电影《异域》讲的就是这事,其中一首《亚细亚的孤儿》催人泪下。
历史的铜镜照耀着现实。今日,忠诚与背叛仍在上演。长春道长赞扬大海在广东给他挣了面子的消息前一天还在搜狐首页上摆着,第二天,大海无量变成了汪YANG小河了。所以,打死我也不信某人是主动裸退。本想退一进二,可是一着不慎,扁担两头打蜡了。大树既倒雀鸟纷飞它枝,无论树愿意否。对他忠与不忠,考验着昔日部下。历史还在继续,我辈小官(小民+史官)在旁看和记录着。我等为生计奔波于小小绍兴,犬缩于二十方小室,乐做贩卒,笑看天下,挺好的。
思路回到姚启圣吧。1644年,满人铁骑踏遍中原时,姚启圣已经20岁了,还是前朝的诸生,看来他是随大流苟活的人。不过岂能苛求,他与大明叛将吴三桂洪承畴之类的还是不同的。关于他的性格,我正好有一天看到《康熙大帝》里面他被人从东北拖回京师,在雪地里还在笑,看来是一豪放之人。用汉人灭汉人,这也是康熙容他的原因吧。
因平叛,姚启圣升任兵部尚书。(这与先师阳明颇为类似,阳明先生剿灭宁王叛乱,后封新建伯。)姚启圣在民间的名气本来应该大于施琅,可惜施琅先奏捷报,因而获得康熙封侯。姚启圣还写有一诗:“提师渡海极沧溟,万里波涛枕上听”,写得颇有气势。
可惜,兵部尚书当了不久,台湾刚刚被施琅攻占,姚启圣就因病身故了,终年才60岁而已。我猜想如果再给他十几年的寿命,他一定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更隆墨重彩的一笔的。
是在以前的马山中学边上吧
原来启圣路是这么来的
----好贴
靠,我怎么觉得这个路名怪怪的。和周边的越王路,越东路不是一路。
历史的铜镜照耀着现实。今日,忠诚与背叛仍在上演。长春道长赞扬大海在广东给他挣了面子的消息前一天还在搜狐首页上摆着,第二天,大海无量变成了汪YANG小河了。所以,打死我也不信某人是主动裸退。本想退一进二,可是一着不慎,扁担两头打蜡了。大树既倒雀鸟纷飞它枝,无论树愿意否。对他忠与不忠,考验着昔日部下。历史还在继续,我辈小官(小民+史官)在旁看和记录着。我等为生计奔波于小小绍兴,犬缩于二十方小室,乐做贩卒,笑看天下,挺好的。
查水表,送快递,爆破组准备
以上几位难道都不知道姚启圣
原来启圣路是这么回事啊。才知道姚启圣是马上人
马山的名人还有好多,曾经出版过书的。
文中多见针砭时事之处
原来启圣路是这个由来,长见识了
楼主对绍兴人文历史还欠火候马山是姚启圣(祖籍)而已,其祖已迁京都其父在京都行医他在哪里生?姚启圣乃明武状元姚万宪族人也,姚氏明未不得志才投靠满族附族人正红旗汉军籍(辽东锦州杏山镇)该族有进士姚启盛。但姚启圣的功过说不清。是汉奸?是功臣?现姚家埭没有姚氏直系后人都是族人不信去问该村里人?为什么没有?跟祁彪佳一比就知道有一半答案了,姚宝煃嘉庆十年进士官浙江建徳(修建德县志)、山阴知县卒于山阴任内,姚宝煃是谁?清朝回避制度又是什么了解后答案又有一半了。在绍兴姚氏唯一直系后人只有城区凤仪桥。对马山姚家埭族人内心来说认可姚启圣的作为是很纠结的在辛亥时期被革命志士骂得(汉奸)要死,姚氏的名声在民国时没风光过,在汪伪时没提过。没播(康熙大帝)之前姚启圣的名声跟绍兴臭豆腐一样闻闻臭吃吃香因人口味而异,现在外行当道但难行其道。梅山乃道士梅福隐居地跟祁彪佳有关系吗?楼主您需补习否?
马山路过
满清祸害华夏三百年,还要去凭吊他们的人?
上星期刚刚再次路过此地(有20年了) 哎........马山真的得改革一下了,房子破旧不堪
知道姚启圣,但不知道他是绍兴人 学习了
马山人路过
在启圣路上待了3年,学到了哦
在六中边上
原姚家埭小学也很有历史
学习了,真是好贴啊。。。
谢谢啊,我为砖,兄台为玉,领教了。
祁彪佳号称梅山先生,人以山名,山以人显,我倒觉得真该写事于山。
你后面写的绍兴人对姚启圣的评价,真是受教良多。
----------------------------------------------------------
楼主对绍兴人文历史还欠火候马山是姚启圣(祖籍)而已,其祖已迁京都其父在京都行医他在哪里生?姚启圣乃明武状元姚万宪族人也,姚氏明未不得志才投靠满族附族人正红旗汉军籍(辽东锦州杏山镇)该族有进士姚启盛。但姚启圣的功过说不清。是汉奸?是功臣?现姚家埭没有姚氏直系后人都是族人不信去问该村里人?为什么没有?跟祁彪佳一比就知道有一半答案了,姚宝煃嘉庆十年进士官浙江建徳(修建德县志)、山阴知县卒于山阴任内,姚宝煃是谁?清朝回避制度又是什么了解后答案又有一半了。在绍兴姚氏唯一直系后人只有城区凤仪桥。对马山姚家埭族人内心来说认可姚启圣的作为是很纠结的在辛亥时期被革命志士骂得(汉奸)要死,姚氏的名声在民国时没风光过,在汪伪时没提过。没播(康熙大帝)之前姚启圣的名声跟绍兴臭豆腐一样闻闻臭吃吃香因人口味而异,现在外行当道但难行其道。梅山乃道士梅福隐居地跟祁彪佳有关系吗?楼主您需补习否?
楼主第一张照片是在马山大桥上拍的吗?在那个地方生活了二十多年'曾经也是多么的热闹'!
谢谢楼主科普,长知识了。
先生知识渊博,我也说下祁彪佳。祁彪佳乃我族先贤,居于柯桥柯岩街道今梅墅村,该村有一台门,曰:御史台门。即祁彪佳晚年居所。该台门所居皆祁姓族人,台门口有雕刻之石柱,天井,整个台门犹如一大户人家,可惜彪佳先祖生为汉人,不愿为满清官,于祖居台门内投井自杀。此等忠贞之士,令人钦佩!
没看到此等败落的古迹,我都有些忧伤与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