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中国品牌日,一起看看《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有哪些?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因此,品牌界一致认为2014年为“中国品牌元年”,同时呼吁将5月10日设为“中国(好)品牌日”,并召开每年一届“中国(好)品牌日大会”。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同意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品牌的背后是企业产品口碑,产品口碑则来源于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能力。而生产产品所对应的工业制造能力,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建筑的基础稳定性和可持续竞争力。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工业强国。美国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德国在进行“工业4.0”。作为超级大国的中国,自然也不可能缺席这场必须要打赢的世界竞赛。
那么中国的武器,便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的核心在于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6年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专家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至国家级,较以前城市试点有所升级。“7月19日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相当于此前‘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升级版,”此前是以工信部为主来批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的;今后将由国务院来审核、批复国家级的示范区,相关文件也将由国务院来统一制定。
所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不仅仅是对于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工业制造实力的肯定,更是未来中国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试验田,含金量十分之高。
广州
日前,经工信部批复,广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未来3年,广州将积极引进全球战略投资者和500个优质项目,着力建设以10个以上世界级价值创新园区为龙头、以30个以上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以一批特色发展中小型卫星园区为基础的产业载体新体系,重构全市产业发展空间。广州正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iab)和新能源、新材料(nem)产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排全国第三。
宁波
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宁波。
试点示范城市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原则上不设具体数量,除宁波外全国目前已有30个城市提出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申请。
苏南城市群
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批准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珠江西岸城市群
珠江西岸的六市一区已获国家工信部批复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作为广东近年来的一大经济发展战略,珠江西岸的六市一区具体包括:佛山(顺德)、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肇庆。这是广东省内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地,也是其经济腹地。
成都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国第三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长株潭衡城市群
今天从省经信委获悉,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加快实现湖南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新贡献。2017年4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纳入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获工信部正式批复。
武汉
昨日从武汉市经信委获悉,经工信部批复,武汉正式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信部在批复中表示,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武汉示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也将优先在武汉布局。
泉州
日前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泉州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批复要求,将泉州打造为全国协同创新的标杆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智能制造的先行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探索中国先进制造的泉州新模式,并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
长春
2016年,由工信部牵头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申报工作。2016年11月30日,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典型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优势的长春,正式获批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长春市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长春实施纲要》,明确了2015年至2025年长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等。
同时,长春市还出台了《长春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从2017年起至2019年,长春市将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六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四大体系”,推进“五个方面”试点示范,推动“长春制造”向“长春智造”“长春创造”转变。
沈阳
从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获悉,沈阳市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通过扎实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促进工业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先行试验区。
青岛
近日,国家工信部批复青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青岛市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青岛市布局;将加强对试点示范城市的高端咨询服务和跟踪宣传报道,并将相关试点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
吴忠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了解到,近日经国家工信部批复,吴忠市正式成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批复要求,将吴忠打造成为西部“中国制造2025”标杆城市,建设成为内陆经济开放的新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支点、西部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并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工信部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吴忠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也将优先在吴忠市布局。
湖州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批复同意《湖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湖州由此正式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近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
郑洛新
2017年5月24日,从省工信委获悉,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将通过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打造全国制造业区域增长典范和转型升级新样板。
根据批复意见,河南省将建立完善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同时,为更好支持三市试点示范工作,将整合现有资金渠道,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基金,加快构建制造业新体系。
合肥
2017年6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与科技局获悉,国家工信部最近批复合肥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标志着该市跻身制造业“国家队”。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和质量兴市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逐渐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在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先进制造业引领下,该市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不断提档升级。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2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计划通过3年至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新型制造业强市和强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加快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全国试点示范工作启动后,合肥市积极开展申报创建工作。今年上半年,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评估,对合肥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目前,合肥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去年,该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未来3年试点期,该市将立足“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新起点,全面落实“制造强省”部署,力争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赣州
日前,工信部批复同意赣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是工信部2017年首批批复同意创建的城市,也是江西省第一个通过批复的城市。
注:部分图片素材取自汇图网,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