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0年都不过时的店,除了“最洋气的”第一百货商店,还有…
在上海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
“网红店”层出不穷
90后的全妹最喜欢和朋友
去各个网红店排队拔草
但全妈却不屑一顾的说
你们这才排队几小时
陪伴我长大的那些店
哦呦,我都已经排了几十年咯
全妈是大美女一枚
年轻时就喜欢穿着时髦的洋装
打扮得美美的去法租界喝咖啡
和朋友聊刚看完的张爱玲小说
下午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
顺便逛逛繁华的南京路
再去浦江饭店吃西餐~
实在是太洋气了!
于是
全妹决定跟着全妈
回味一下这些老上海味道
看一看网红老店
的前世今生
拼凑一幅老上海都市文化拼图
1
哈尔滨食品厂
“让几代人笑哈哈”的网红点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上海第一家老字号
连美国总统尼克松都赞不绝口
有多少上海人是吃着
蝴蝶酥、登山蛋糕和杏仁排长大的
还记得那些为了买糕点吃
偷偷攒零花钱的日子吗?
西番尼在年轻人中十分受欢迎
当时的青年男女们都较含蓄
羞于表达情感
而上海话中西番尼就是“喜欢你”
所以青年们用西番尼来表达爱意
当时,全爸也是用西番尼
向全妈表白的哦~
2
光明邨大酒家
上海“最有人气”的老字号
不要被大酒家的名号吓住
你看到它就知道了
还是一副主打本地小吃的模样
算是淮海路上的一道人文景观
中秋节买鲜肉月饼
清明节买青团
平日里买熟食
都会第一个想到它
游客们也都会慕名而来哦
隔着马路就能闻到香味啦
每种小食都想来一份
最有名的要属鲜肉月饼~
好味道几十年如一日
排队可达7小时之久!
3
星火日夜商店
上海“最早”24小时商店
24小时便利店不是现代的产物
早在70年代
上海就有了全国首家24小时商店
据老一辈回忆那时候还没有110
就有句话叫‘有困难找星火’
在曾经凭票证的年代
星火门口队伍排得像长龙一样
如今保留下来的四家分店
都原汁原味地继承了老星火
热情、周到、薄利、贴心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年轻人已有了更多选择
但有怀旧情结的上海人
依旧会光临这里呢!
4
昊诚商行
上海“最海派”老杂货铺
位于上海市太原路
门面并不起眼
挂满了手写的商品名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里面的东西多到你想不到
20平米容纳了2000多种文具
和800多种日用品哦
热爱国货的新青年要来打卡哦
这家店对于很多80,90后也是
满满的童年回忆
5
第一百货商店
上海“最洋气的”百货商店
原名大新公司
位居老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首
是南京路步行街乃至上海的
一块金字招牌
也是上海最早使用自动扶梯的商店
即使不买东西大家也都纷纷前来试乘
每个在上海长大的小朋友
都有去市百一店买新衣服的幸福回忆
去这里买东西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80和90出生的上海小囡还记得
这个去市百一店的圆形天桥么?
6
上海浦
江饭店
上海“先锋的”西商饭店
西式现代饭店的鼻祖
被誉为“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筑”
中国第一盏电灯在此点亮
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
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在这里首次亮相
罗素、爱因斯坦、卓别林、萧伯纳等
世界名流贤达都曾入住过
饭店极尽所能保持了
建筑及各构配件的原貌
120扇旧木窗全部保留
甚至连一百多年前的木地板
都原封不动
木条地板上斑驳的色彩
和不规则的划痕
都是岁月的沉淀和韵味
走在上面
仿佛回到了老上海的繁华之中
这个曾经的老网红
将被改造成博物馆
继续发挥传承历史的作用
7
中原美发厅
上海“最复古”国字号理发店
沿着淮海路一路走到雁荡路
就能找到曾经风靡上海滩
业界容得下五个手指内水准的
中原美容厅
全妹被它复古情怀戳中
这里也是全妈青年时代的回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住在淮海路的人都来这里做头
几乎每次去都要排长队
人们经常一边打毛衣一边聊天等候
比起全妹这一代
爱去的时尚理发店
这里
穿制服的老阿姨洗头带按摩
上海爷叔剪发技艺娴熟
亲切的吴侬软语
加上店内浓浓复古风装潢
更加接地气
让人瞬间就穿越回了老上海
性价比也是老“格算”哒
8
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四星级”老字号影院
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
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
也是整个远东电影娱乐业的标杆
开业时是由梅兰芳剪彩的
建成时已有2000个沙发座椅
冷暖气设备全面覆盖
到大光明看电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每逢有电影上映
附近总是车水马龙的
全妹童年第一次看电影
就是在大光明
虽然现在上海有了很多影院
一家比一家高级
但全妹还是最欢喜大光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兴的店越来越多
而这些陪伴上海人长大的网红店
承载了太多宝贵的城市记忆
是专属于上海人的骄傲
不管再过10年,20年,30年...
依然能让人有排队打卡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