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法院巡回法庭家门口审理赡养纠纷案


(政府法制讯)8月10日,河津市人民法院谢国强、柴国军、任亚梅三位员额法官顶着“三伏天”的酷暑,驱车前往距市区20公里开外的柴家乡上市村,车子一路颠簸,到达该村村委会时,广场上已熙熙攘攘,大槐树下也坐满了前来的村民。法官们一下车,未作片刻休息,又投入紧张忙碌的庭前准备中,法警大队的小伙子们摆放好桌椅,挂起国徽,拉起了“河津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横幅,30分钟后,一切都准备就绪。接下来,法官们将在此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
现年90岁的原告丁大爷有两子两女,2014年,丁大爷老伴不慎摔伤无法行走,终年躺在床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此后,四个子女分别服侍了老俩口一段时间,然而没过多长时间便未继续对两位老人进行积极赡养。丁大爷无奈将4个子女均告上了法庭,要求两儿子与两个女儿共同履行赡养义务。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以及案件的特殊性,承办法官谢国强决定将法庭搬进该村村委会进行审理。这已经不是谢法官第一次来这个村子,前段时间老人的委托代理人到法院立案后,谢庭长在为了解更为详细的情况,第一时间赶赴丁大爷及其子女家中,并努力作双方当事人工作,希望调解成功。相继走访该村村书记及村委主任,发动他们参与调解工作,但调解未果。“连上今天,已经是第五回了”谢庭长笑着说道。就在开庭前,三位员额法官仍旧未放弃调解,但老人执意开庭审理。
上午十点,由员额法官谢国强担任审判长,员额法官柴国军、任亚梅担任审判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对该起纠纷开庭审理后,当场宣判。村民络绎不绝地拥簇过来,他们站在审判台前,十分认真地听着。
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谢庭长表示:“巡回审判因其便民、快捷、高效的审理模式,是符合现阶段老百姓尤其是像上市村这样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的,在解决涉及农村矛盾纠纷的案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提高司法效率、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有力保障。法院进行巡回审判,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考虑到当事人的身体及当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等问题,经再三斟酌,我们认为此案非常具有典型性,决定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一来方便当事人诉讼,二来还能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员额法官,更要深植为民服务的思想,当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更应将这种有利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做法发扬光大。
回来的路上,柴国军庭长也是感概颇深:群众很朴实,当你真心为他付出办事,当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法官是为他们办实事,他们也会滋生出对法官的一份感情和对法律权威的遵从。法官内心也会激发出一份法律责任的担当和对群众的一份关心和热爱。